[發明專利]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02637.6 | 申請日: | 2021-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5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玲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玲群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雜質 類型 消化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包括收集殼體,導流件,底板,傳感器,過濾層,消化池,攪拌件;各組件相互配合實現醫療廢棄水的無害化處理。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中通過對雜質成分的檢測然后針對性的釋放處理物質讓廢液中的有害物質加快并充分消化,并可通過虹吸的方法讓混合物在各個空間內進行傳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療廢棄液體的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雜質類型的高效消化裝置。
背景技術
生物實驗室廢水處理的時候,廢水里面重金屬離子和細菌病毒不能夠快速高效的去除,同時處理成本也會居高不下,在去除生物實驗室廢水的時候,設備內部也會沾染一些廢水,廢棄液體收集和轉運到處理地過程中,收集設備不能一步到位將廢液直接送到目的處理裝置,往往經歷幾道設備流轉,這中間導致污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另外如果不徹底凈化還會進入新污染,導致廢水處理更加繁瑣;因此尋找一種經濟、高效、節能、環保、適用的實驗室廢水處理工藝已經刻不容緩。
發明內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鑒于上述和/或現有的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其能夠避免醫療過程中廢液處理過程出現的一些污染問題,針對污染雜質做相對應的對策,節省資源和工作所需時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收集殼體,其內部形成容置空間,所述外殼體上具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容置空間內豎直設置有至少兩個導流件,所述導流件均置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具有漏孔,且所述底板與所述容置空間的底部之間具有儲存空間;各相鄰的兩個導流件之間形成流通通道,來自所述進口的液體在流經所述流通通道之后從所述出口排出,形成液體流路;所述導流件的橫截面為周期性的波形折線狀,且各個折角處均外伸有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指向與所述液體流路的方向相反;所述液體在所述流通通道中碰撞到所述導流件的側面及其各個傳感器時,液體能夠附著于所述導流件上,并沿著所述導流件的豎直方向流至所述底板,再從所述漏孔落入所述儲存空間中;所述容置空間內還設置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置于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導流件的內端,并與其內端頭保持間隙;來自所述流通通道的液體經過所述過濾層后從所述出口排出;消化池,所述消化池通過輸出管道連接,其包括池體骨架,所述池體骨架區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從輸出管道流出的廢液進入所述第一腔室內,所述第二腔室中設有加強筋,支撐整體骨架,穩固所述第一腔室的空間;以及,攪拌件,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中間,對所述第一腔室中的廢液攪拌。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進口內豎直設置有第一擋板,其下端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導流件的外端;所述第一擋板上具有通孔,所述液體通過所述通孔進入所述導流件的流通通道。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出口內固定有輸出管道,所述輸出管道的內端頭伸入所述容置空間內,且其內側壁上橫向設置有第二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與所述導流件的內端正對,所述第二面與所述外殼體的內側壁正對。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基于雜質類型的消化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外殼體內與所述第二面正對的另一側面為內底面,所述內底面與所述第二面之間存在間隔空間,且所述內底面上固定有非豎直的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的外邊緣與所述第二面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導流件內端頭的底部與所述過濾層的底部之間通過豎直的第三擋板隔開,形成間隙;所述第三擋板豎直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玲群,未經李玲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026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