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8410.9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21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峰;宋均利;劉盛辰;王陸新;董振海;劉太合;苑慶波;滿曉霏;劉劍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集團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3B7/00 | 分類號: | B03B7/00;B03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德海 |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赤鐵礦 選礦 工藝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赤鐵礦石的粗細分級?重?離心機選礦工藝,該選礦工藝利用重選作業將粒度較小的細粒產品從粗粒產品中分離出來組成重選尾礦,由于重選尾礦中包括高品位的細粒產品,因此將重選尾礦與粗細分級溢流產品合并進行適合處理細粒產品的離心機作業,能夠防止這部分細粒產品進入重選中礦后進行再磨,造成過磨,進而造成金屬的流失、金屬回收率的下降,使選礦效果變差。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赤鐵礦石的粗細分級?重?離心機選礦工藝具有金屬回收率高、選礦效果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選礦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
背景技術
赤鐵礦石(例如貧赤鐵礦)的選礦一般采用“階段磨礦,粗細分級,重-磁-浮工藝”的方法,即原礦經階段磨礦后的一次或二次溢流產品進行粗細分級作業,粗粒產品經重選后得到重選精礦,重選中礦經再磨后返回粗細分級作業。粗細分級作業的作用在于實現窄級別入選,即區分細粒和粗粒產品,以提高選礦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粗細分級作業的分級精度有限,總會有部分細粒產品混入粗粒產品中,進入重選中礦,造成過磨,影響選礦效果。此外,還存在會有部分粗粒產品混入細粒產品中,易進入尾礦中流失,降低金屬回收率,影響選別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具有金屬回收率高、選礦效果好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包括以下步驟:赤鐵礦石進行粗細分級作業得到粗細分級沉砂產品和粗細分級溢流產品;所述粗細分級沉砂產品進行重選作業得到重選精礦、重選中礦和重選尾礦,所述重選尾礦的粒度小于所述重選精礦和所述重選中礦的粒度;所述重選尾礦與所述粗細分級溢流產品合并進行離心機作業得到離心機精礦,所述離心機精礦和所述重選精礦組成綜合精礦,所述重選中礦再磨后返回所述粗細分級作業。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利用重選作業將粒度較小的細粒產品從粗粒產品中分離出來組成重選尾礦,由于重選尾礦中包括高品位的細粒產品,因此將重選尾礦與粗細分級溢流產品合并進行適合處理細粒產品的離心機作業,能夠防止這部分細粒產品進入重選中礦后進行再磨,造成過磨,進而造成金屬的流失、金屬回收率的下降,使選礦效果變差。
由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具有金屬回收率高、選礦效果好的優點。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赤鐵礦石的選礦工藝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赤鐵礦石中粒度為-200目的礦石的質量分數為75%-80%,所述赤鐵礦石由原礦進行預處理得到,所述原礦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30%,碳酸鐵的質量分數大于3%。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預處理包括高壓輥磨篩分作業和一次閉路磨礦作業,所述原礦進行所述高壓輥磨篩分作業得到篩下產品,所述篩下產品進行所述一次閉路磨礦作業得到一次分級溢流產品,所述一次分級溢流產品為所述赤鐵礦石。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預處理還包括弱磁強磁作業,所述一次分級溢流產品進行所述弱磁強磁作業得到混合精礦,所述混合精礦為所述赤鐵礦石。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高壓輥磨篩分作業為高壓輥磨作業與篩分作業組成的閉路作業,所述原礦進行所述高壓輥磨作業后進行所述篩分作業得到篩上產品和所述篩下產品,所述篩下產品中的粒度為2mm-3mm的產品的質量分數為80%,所述篩上產品返回所述高壓輥磨作業。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重選作業包括粗選螺旋溜槽作業和精選螺旋溜槽作業,所述粗細分級沉砂產品進行所述粗選螺旋溜槽作業得到粗螺精礦、粗螺中礦和粗螺尾礦,所述粗螺尾礦為所述重選尾礦,所述粗螺精礦進行所述精選螺旋溜槽作業得到精螺精礦、精螺中礦和精螺尾礦,所述精螺中礦自循環,所述精螺精礦為所述重選精礦,所述精螺尾礦和所述粗螺中礦合并為所述重選中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集團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鞍鋼集團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841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