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7280.7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45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苗濤;吳可欽;李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大環境保護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08 | 分類號: | B09C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朱學繪 |
| 地址: | 223205 江蘇省淮安市經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蜈蚣草 礦山 修復 土壤 重金屬 污染 中的 應用 | ||
1.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化學阻隔劑均勻施灑在礦山砷污染土壤的表面;所述化學阻隔劑包括化學阻隔材料、化學鈍化材料、化學強化材料和植物生長調節材料,在所述礦山砷污染土壤中撒入熟石灰粉將土壤ph值控制在小于且接近6.5,對所述礦山砷污染土壤進行土壤深松;
步驟二:采集蜈蚣草孢子,將所述蜈蚣草孢子在培養基質中培育成幼苗,在所述培養基質中混入叢枝菌根真菌接種劑使幼苗菌根化;
步驟三:給所述礦山砷污染土壤澆透水并施肥,將所述菌根化后的蜈蚣草幼苗種植到所述步驟一后的土壤中;
步驟四:對所述蜈蚣草進行循環刈割,在所述蜈蚣草長到50cm以上時進行刈割收集,每次刈割時留茬樁高度為10~15cm。
步驟五:將收集到的所述蜈蚣草高溫焚燒,得到含有砷金屬的飛灰和底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阻隔材料為鈉基膨潤土、白云石粉、氧化鈣、鉀長石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鈍化材料為多羥基磷酸鐵、多羥基磷氯化鐵、聚合鐵甲殼素、硅酸氯化鐵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強化材料為基質改良劑、生物腐植酸、草酸、檸檬酸、海泡石、乙二胺四乙酸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長調節材料為鈣鎂磷粉、氰氨化鈣、動物骨粉、秸稈類有機肥、氨基酸螯合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包括:
S1:在夏秋季自砷污染地區采集獲取蜈蚣草孢子;
S2:將粒度小于2mm的未污染土壤與粒度小于2mm河沙按照重量比4:1混合,作為培養基質,將所述培養基質滅菌處理后,混施基肥和叢枝菌根真菌接種劑,裝入盆缽或育苗盤,按基質重18~20%澆水,待水分滲透均勻后,在所述培養基質表層撒播蜈蚣草孢子;
S3:播種后均勻撒上一層粒度小于1mm的細土,按照基質最大持水量的80%噴水澆濕,農用塑料薄膜覆蓋;
S4:在可控溫度和光照的溫室中進行培養每5日稱重育苗盤1次,培養過程中按照培養基質最大持水量的80%維持水分,培養過程中觀察蜈蚣草孢子萌發及幼苗生長情況,經2~3月培養,可獲得備用蜈蚣草幼苗,苗高至2~3厘米;將獲得的蜈蚣草幼苗在室內進行分植培養,即取出幼苗分成單株,分栽至育苗缽或穴盤中,使苗高至5~8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阻隔劑中各組成成分的重量份數為化學阻隔材料20-40份、化學鈍化材料30-55份、化學強化材料5-20份以及植物生長調節材料5-20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草在礦山修復土壤重金屬砷污染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蜈蚣草高溫焚燒包括:在850℃下焚燒所述蜈蚣草和氧化鈣,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通過活性炭吸收,將砷金屬的飛灰和底渣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大環境保護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未經交大環境保護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728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