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樹葉回收再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6449.7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43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5G5/12 | 分類號: | C05G5/1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康奇剛 |
| 地址: | 40226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樹葉 回收 再生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樹葉回收領域,具體涉及樹葉回收再生裝置,包括箱體、粉碎輥和再生機構,再生機構包括連接桿、按壓板、連接板、拉簧、兩塊封堵板和若干再生管,再生管固定設置于箱體內,按壓板滑動設置于箱體內,按壓板的下表面設有投料按壓單元;投料按壓單元包括投料管和按壓部,投料管能插入再生管內,按壓部包括第一按壓塊,第一按壓塊與投料管的側壁轉動連接;兩塊封堵板相互遠離的一端轉動連接,兩塊封堵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過拉簧與箱體的底部連接,連接板內轉動連接有螺母,按壓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螺桿,螺母上連接有切刀,螺桿能與兩塊封堵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接觸。采用本技術方案時,能對回收后的樹葉進行充分再生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樹葉回收領域,具體涉及樹葉回收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處理園林掉落的樹葉時,收集后往往采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對樹葉的再次利用率不高,還會造成污染。
為了解決污染的問題,現常采用破碎裝置對樹葉進行破碎,破碎裝置包括底座、收集箱、下料管、下料機構、破碎機構、弧形斗、回收框和開關機構,收集箱固接于底座頂部,且收集箱側部開有出料孔,下料管固接于收集箱頂部,且與收集箱內連通,下料機構固接于下料管;弧形斗固接于下料管頂部;將樹葉從進料口倒入后,樹葉下落與轉動的破碎刀接觸被破碎刀切碎,切碎后再對樹葉粉末進行掩埋處理。
現有技術雖然解決了樹葉回收容易造成污染的問題,但是樹葉富含多種元素,未充分實現樹葉回收后的再生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對回收后的樹葉進行充分再生利用的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樹葉回收再生裝置,包括機架、箱體、粉碎輥和再生機構,箱體的側壁設有噴淋頭;再生機構包括連接桿、按壓板、連接板、拉簧、兩塊封堵板和若干再生管,再生管通過連接板固定設置于箱體內,按壓板滑動設置于箱體內,按壓板的上表面通過連接桿與粉碎輥轉動連接,按壓板上設有若干孔隙,按壓板內設有若干腔室,按壓板的下表面設有投料按壓單元;投料按壓單元包括投料管和按壓部,投料管與按壓板連接,投料管與腔室連通,且投料管能插入再生管內,按壓部包括第一按壓塊,第一按壓塊的一端位于投料管內,且第一按壓塊與投料管的側壁轉動連接;兩塊封堵板相互遠離的一端與機架轉動連接,兩塊封堵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過拉簧與箱體的底部連接,連接板內轉動連接有螺母,按壓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螺桿,螺桿能與螺母螺紋連接,螺母上連接有筒管,筒管上連接有切刀,螺桿能與兩塊封堵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接觸。
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收集的樹葉投入箱體后經轉動的粉碎輥進行粉碎,粉碎后的樹葉粉末經按壓板的孔隙掉落至再生管內,粉末掉落的過程中接觸噴淋頭噴出的水;粉碎輥轉動的過程中通過連接桿帶動按壓板于箱體內滑動,從而帶動投料管和第一按壓塊上下移動,當再生管內的樹葉粉末達到一定量后,投料管和第一按壓塊向下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按壓塊按壓樹葉粉末,在封堵板的支撐作用下,將再生管內的樹葉粉末壓實呈底部封口的管狀形狀;第一按壓塊壓實樹葉粉末的過程中第一按壓塊轉動,第一按壓塊對再生管內的封堵位置變小后,腔室內的肥料顆粒從再生管掉落至壓實成型的管狀樹葉粉末的底部并粘附在樹葉粉末上;當螺桿與螺母螺紋連接后,螺桿隨按壓板向下移動的過程中帶動螺母轉動,從而帶動筒管和切刀轉動,同時按壓板向下移動的過程中帶動投料管和第一按壓塊向下移動,從而推動再生管內成型的樹葉粉末從再生管的下方露出,切刀轉動的過程中將管狀的樹葉粉末切斷呈顆粒狀;當螺桿與兩塊封堵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接觸后,螺桿推動兩塊封堵板轉動,切斷后的樹葉粉末顆粒粘附有肥料從兩塊封堵板上掉落;將樹葉回收后再次用于肥料,不僅提高了利用率,還能提高與肥料混合使用的均勻性。
進一步的,再生筒的下端逐漸收縮。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一方面便于樹葉粉末成型呈管狀的過程中更緊實,另一方面便于將肥料顆粒包裹在管狀的樹葉粉末中。
進一步的,再生筒的上端呈斜面。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便于按壓板上掉落的樹葉粉末經斜面進入再生筒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644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