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料制造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5686.1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2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千嶋啟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0J3/00 | 分類號: | C10J3/00;C10G2/00;C10L3/08;B01F3/02;C25B1/04;C25B9/65;C25B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吳啟超 |
| 地址: | 日本東***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 制造 系統 | ||
提供一種燃料制造系統,即使在氫罐內的氫剩余量變少的情況下,也能夠在不使液體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惡化的情形下持續制造液體燃料。所述燃料制造系統1具備:氣化裝置3;電解裝置60,其與再生發電設備5和商業電網8連接,并利用電力由水生成氫,所述商業電網8供給比再生發電設備5更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電力;氫罐62;氫供給泵64;及,控制裝置7,其獲取根據由商業電網8供給的電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而增減的電力指標。在氫剩余量少于下限閾值時,控制裝置7從再生發電設備5和商業電網8向電解裝置60供給電力來生成氫,并且基于電力指標來控制氫供給泵64的氫供給量及從商業電網8向電解裝置60的商用電力供給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燃料制造系統。更詳細來說,涉及一種燃料制造系統,其基于生物質原料與可再生能源來制造液體燃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作為化石燃料的代替物,合成燃料備受關注,所述合成燃料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而生成的氫和從生物質或工廠中排出的二氧化碳等碳源作為原材料。
以生物質作為原料來制造甲醇或汽油等液體燃料的一般流程,如下所述。即,經過如下步驟由生物質原料來制造液體燃料:氣化步驟,將經過特定的預處理的生物質原料,在氣化爐內與水和氧氣一起氣化,生成包含氫氣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氣體;清洗步驟,清洗所生成的合成氣體以去除焦油;H2/CO比調整步驟,將經過清洗步驟的合成氣體的H2/CO比調整為與要制造的液體燃料對應的目標比;脫硫步驟,從經過H2/CO比調整步驟的合成氣體中去除硫成分;及,燃料制造步驟,由經過脫硫步驟的合成氣體來制造液體燃料。
此處,在大部分情況下,經過氣化步驟所生成的合成氣體的H2/CO比,達不到目標比且處于氫氣不足的狀態。因此,在H2/CO比調整步驟中,使一氧化碳與水反應而產生氫氣,從而使H2/CO比上升至目標比。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一種發明,是在由如上所述的生物質原料來制造合成燃料的燃料制造系統中,使用由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來生成氫,并將所生成的氫與使用氣化爐所生成的合成氣體混合,由此,將H2/CO比調整為目標比。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93858號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專利文獻1所示的燃料制造系統中,使用由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并利用電解裝置生成氫氣,并將所生成的氫儲存在氫罐中。此處,在專利文獻1中,由于被假定為可再生能源的風能和太陽光并非總是以恒定的量產生,因此氫罐內的氫剩余量會根據環境條件而大幅波動。因此,如果氫剩余量接近氫罐的下限,可能無法向氣化爐等供給充分的量的氫,進一步可能在上述氣化步驟和H2/CO比調整步驟等的時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因此,其結果,由燃料制造系統制造的液體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為了制造單位量的液體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也被稱作“Carbon Intensity”)有時會惡化。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料制造系統,即使在氫罐內的氫剩余量變少的情況下,也能夠在不使液體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惡化的情形下持續制造液體燃料。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56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STT-MRAM相關電路的磁性工藝設計方法
- 下一篇:一種焊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