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4958.6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432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杰;傅重陽;朱傳剛;方治綱;段久波;趙山杰;王文明;寧軻;李學飛;張澤鋒;石林峰;韋璋;陳海波;王小鵬;劉俊;李成俊;楊中華;楊體凱;馮瀟陽;于聞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三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6 | 分類號: | E21D9/06;E21D9/12;E21D9/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6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地 噴涌 提高 盾構 掘進 效率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皮帶機(1)和螺旋機(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引流疏渣系統和防噴涌快速泄壓系統,所述引流疏渣系統包括位于皮帶機(1)底部的用于收集從螺旋機口排放渣土落到皮帶機上時,滑落或飛濺到皮帶機底部的渣土及水的集水槽(3)和用于收集皮帶機底部堆積的部分渣土及水的側排集水槽(4),集水槽(3)內設置水位監測系統,皮帶機(1)兩側設置防濺擋板,靠近螺旋機(2)出口處的皮帶機(1)兩側的防濺擋板的高度高于遠離螺旋機(2)出口處的皮帶機(1)兩側的防濺擋板的高度,防濺擋板底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通過進水管連通側排集水槽(4),水位監測系統控制防噴涌泄壓系統啟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噴涌快速泄壓系統包括位于螺旋機(2)的出渣口底部的排渣倉(7),排渣倉(7)的頂部和底部兩側分別設有移動軌道,移動軌道內分別設有通過油缸控制閉合的上閘門(5)和下閘門(6),排渣倉(7)底部靠近皮帶機(1)末端的一側設有斜向的用于減少渣土垂直掉落,造成渣土飛濺現象的過渡擋板(8),過渡擋板(8)通過合頁與排渣倉(7)底部的移動軌道連接,排渣倉(7)相對于皮帶機(1)末端的一側的側壁設有用于排水的泄壓管(9),泄壓管(9)上設有泄壓閥門(10),泄壓管(9)的末端位于皮帶機(1)頂部平緩處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通過固定桿Ⅰ(15)與皮帶機(1)的底部連接,集水槽的端部超出皮帶機(1)的端部,集水槽(3)的另一端底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連接有排水管Ⅰ(16),排水管Ⅰ(16)上設有用于控制集水槽內渣土及水的排放,防止溢流的排水閥門Ⅰ(1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排集水槽(4)通過若干固定桿Ⅱ(18)與設備橋(11)連接,側排集水槽(4)的底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連接有排水管Ⅱ(19),排水管Ⅱ(19)上設有用于控制側排集水槽內渣土及水的排放的排水閥門Ⅱ(20),排水管Ⅰ(16)的另一端與排水管Ⅱ(19)連接后通過泥漿泵(21)連接有用于將集水槽和側排集水槽內的渣土及水排放的總排水管(2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壓閥門(10)位于泄壓管(9)的中部,所述泄壓管(9)位于排渣倉(7)的側壁的中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擋板(8)的末端向皮帶機(1)的防濺擋板一側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的截面呈直角梯形,超出皮帶機(1)的一端從上至下向皮帶機(1)端部傾斜。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Ⅰ(15)的數量為四個,分別位于集水槽(3)的兩側的側壁,所述固定桿Ⅱ(18)等間距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水地層防噴涌、提高盾構掘進效率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的排水孔和側排集水槽(4)的排水孔處均設有用于防止大直徑泥沙進入的濾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三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三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495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