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4415.4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85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衡陽市建衡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6/00 | 分類號: | A61L26/00;C08J3/075;C08L33/26 |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則奇美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美哲 |
| 地址: | 421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聚丙烯酰胺 凝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復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丙烯酰胺100份、抗菌劑0.2-1份、交聯劑0.05-1份、去離子水220-290份、引發劑0.1-0.5份、催化劑0.1-0.5份;
其中抗菌劑由以下步驟制成:
步驟A1、將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異丙醇加入燒杯中,室溫條件下攪拌反應10min后,升溫至30-50℃,向燒杯中加入環氧氯丙烷,控制反應溫度70-90℃,攪拌反應7-9h,反應結束后,在0.09MPa、85℃下減壓旋蒸去除異丙醇,冷卻至室溫后,用丙酮溶解后放入5℃冰箱中3-5h后取出,抽濾,濾餅于30-40℃條件下干燥12h,得到中間體1;
步驟A2、將磺胺嘧啶和無水乙醇加入三口燒瓶中,冰浴條件下攪拌10min,向三口燒瓶中加入三乙胺,然后控制反應溫度40℃,攪拌反應5min后,加入草酰氯,繼續攪拌反應2-4h,反應結束后,向三口燒瓶中滴加質量分數1%的氫氧化鈉溶液,直到沉淀析出停止滴加,然后進行過濾洗滌烘干,得到中間體2;
步驟A3、向圓底燒瓶中加入碳酸鉀和二甲基甲酰胺,室溫條件下,攪拌40min后加入4-甲基-2-硝基苯胺和2-氯丙烷,攪拌反應24h,反應結束后,向圓底燒瓶中加入去離子水,冰水浴條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干燥,硅膠柱層析純化后,得到中間體3;
步驟A4、向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中間體3、乙醇和去離子水,加熱至回流,滴加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滴加結束后,回流攪拌30min后停止加熱,待溶液冷卻至室溫,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干燥,蒸發濃縮,得到中間體4,將中間體4、四氫呋喃和羰基二咪唑加入反應釜中,室溫條件下,攪拌2-4h后,得到中間體5;
步驟A5、向反應釜中加入中間體5和二氯甲烷,攪拌溶解后加入三乙胺,溫度0-5℃下向反應釜中滴加中間體2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結束后,升溫至室溫,反應2h后,洗滌、干燥,硅膠柱層析后,得到中間體6;
步驟A6、將中間體6、二甲基亞砜加入三口燒瓶中,升溫至80-100℃,向三口燒瓶中加入高錳酸鉀和質量分數17%的鹽酸溶液,攪拌反應20-40min后,過濾,將濾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得到中間體7溶液,然后向反應釜中加入中間體1,向反應釜中滴加濃硫酸,5min內滴加結束,滴加結束后,升溫至40-50℃,保溫攪拌反應2-4h,反應結束后,加入去離子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干燥,硅膠柱層析純化后,得到抗菌劑;
所述交聯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胱胺二鹽酸鹽和去離子水加入四口燒瓶中,在冰水浴中冷卻至0-5℃,同時向四口燒瓶中滴加濃度0.01mol/mL的丙烯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和濃度0.01mol/m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攪拌1h,溫度保持在0-5℃,攪拌反應2h后,過濾,用二氯甲烷萃取濾液,再用無水硫酸鈉干燥24h,旋蒸去除二氯甲烷溶劑,最后于乙酸乙酯和庚烷體積比1:2溶劑中重結晶,得到交聯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將丙烯酰胺和去離子水加入圓底燒瓶中,轉速60r/min條件下攪拌溶解,然后向反應釜中加入交聯劑,提高轉速至300-500r/min,將圓底燒瓶置于冰水浴中通氮氣5min后,加入引發劑和催化劑、抗菌劑,攪拌5min后,吸到注射器中,密封于4℃環境中48h形成水凝膠,再將產物放入于蒸餾水中透析48h,每12h換水一次,得到復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衡陽市建衡實業有限公司,未經衡陽市建衡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441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結構先行與核心筒混凝土分離施工方法
- 下一篇:自動行走式交通警戒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