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4082.5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2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德智;趙善平;呂錫震;施小福;許建軍;高雪平;江庚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龍寧機床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4 | 分類號: | B22C9/04;B22C9/22;B22C21/02;B22C2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 地址: | 21130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失 鑄造 工作臺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方法,本發明通過在下模組的型腔中放置橫向鋼筋及縱向鋼筋,使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連接為鋼筋網,在注砂成型過程中鋼筋網與砂型結合為一體,保障了砂箱翻箱時砂型的穩定;從而實現了無燃燒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可實現性。通過本發明的方法鑄造的工作臺,由于沒有消失模的燃燒,杜絕了因消失模燃燒產生的成品氣孔缺陷、皺皮缺陷、夾雜夾渣缺陷,成品率極高,且由于流道內沒有消失模堵塞,鐵水澆鑄時間更短,成品質量均一性更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消失模鑄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方法。
背景技術
消失模鑄造(又稱實型鑄造)是將與鑄件尺寸形狀相似的石蠟或泡沫模型粘結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動造型,在負壓下澆注,使模型氣化,液體金屬占據模型位置,凝固冷卻后形成鑄件的新型鑄造方法。現有的消失模鑄造的生產原理是:按EPC工藝先制成泡塑模型,涂掛特制涂料,干燥后置于特制砂箱中,填入干砂,三維振動緊實,抽真空狀態下澆鑄,模型氣化消失,金屬置換模型,復制出與泡塑模一樣的鑄件,冷凝后釋放真空,從松散的砂中取出鑄件,進行下一個循環。
現有消失模鑄造存在以下問題:消失模鑄造澆注過程是鋼液充型,同時泡塑模具汽化消失的過程,消失模裂解時的發氣過程,氣體進入鑄件而產生氣孔,形成氣孔缺陷;消失模遇高溫金屬熱解形成大量的碳來不及排出型腔外而保存在磨球上,形成皺皮缺陷;消失模裂解后形成的夾渣來不及上浮、清除,形成夾雜和夾渣缺陷。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方法,通過使用多砂箱分步造型的方法將澆鑄型腔分解到上、中、下模箱中,分解各模箱后將澆鑄型腔中的消失模挖出,合模后形成空的澆鑄型腔,在該澆鑄型腔中澆鑄鐵水,冷卻后成型;由于沒有消失模的燃燒,杜絕了因消失模燃燒產生的成品氣孔缺陷、皺皮缺陷、夾雜夾渣缺陷,成品率極高,且由于流道內沒有消失模堵塞,鐵水澆鑄時間更短,成品質量均一性更高。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消失模鑄造工作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工作臺消失模;所述工作臺消失模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前側板、后側板、頂板、底板、若干橫向筋板、若干縱向筋板,左側板、右側板、前側板、后側板首尾相連組成一個矩形框架,橫向筋板與縱向筋板十字交叉設于矩形框架中,相鄰兩橫向筋板及縱向筋板與頂板及底板圍合成若干縱橫排列的第一型腔;矩形框架的長度為3~6m,寬度為3~4m,厚度為150~300mm;
2)、將制作完成的消失模沿其厚度方向橫向剖分上模組和下模組兩部分;
3、取第一模箱放置在一個水平支撐面上,將下模組底朝下置于第一模箱中,使下模組底面貼合水平支撐面;
4)、在下模組的型腔中放置若干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使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連接為鋼筋網;將上模組置于第一模箱中,使上模組與下模組合攏,向第一模箱內打砂成型;
5)、在第一模箱的砂型上表面涂刷分型劑,取第二模箱疊置在第一模箱上,向第二模箱內打砂成型;
6)、翻轉第一、第二模箱,在第一模箱的砂型下表面涂刷分型劑,取第三模箱疊置在第一模箱上,向第三模箱內打砂成型;
7)、分解各模箱,通過第一模箱的頂部和底部挖出消失模;在消失模占有的空腔內涂刷涂料;在第二模箱上開設澆道;
8)、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合攏第二模箱、第一模箱、第三模箱,從澆道澆鑄鐵水并冷卻;
9)、出砂得工作臺。
在步驟4)中,將下模組分為虛擬的若干單元,在每一單元內相連通的型腔中放置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使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連接為鋼筋網,在每一單元上設置至少三個定位鎖合組件,依次向各單元內打砂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龍寧機床裝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龍寧機床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40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