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輸液智能監測保護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3707.6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1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亞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亞敏 |
| 主分類號: | A61M5/168 | 分類號: | A61M5/168;A61M5/4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諾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熊軍 |
| 地址: | 2735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液 智能 監測 保護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輸液智能監測保護設備,在防護外殼的內部開設有輸液器固定腔、兩個輸液器阻流腔、監測腔、電源腔和兩個加熱腔;所述加熱腔內部靠近輸液器固定腔的一端均布開設有加熱孔,所述加熱腔(6)的內部固定有加熱驅動馬達和電加熱絲(22),所述控制器(17)和加熱驅動馬達(20)以及控制器和電加熱絲(22)之間均通過導線電性連接,所述加熱驅動馬達(20)的輸出端固定有螺旋葉片(21)。本發明通過阻流驅動馬達、雙向螺紋絲桿、阻流夾板和非接觸式光電傳感器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得裝置在輸液完成后,可以及時關閉輸液管,避免輸液完成后引發血液回流,不用醫護人員或陪護人員時刻關注輸液瓶內的液位,提高了病人輸液時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輔助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液智能監測保護設備。
背景技術
在現在醫學中,輸液已經廣泛普及,輸液又名打點滴或者掛水,是由靜脈滴注輸入體內的大劑量(一次給藥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裝在玻璃或塑料的輸液瓶或袋中,不合防腐劑或抑菌劑,使用時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靜脈輸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近500年的波折,在20世紀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成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之一;
現有技術中,在對病人進行輸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輸液完成引起的血液回流,通常依靠醫護人員或者陪護人員不停的觀察輸液瓶內的液位,過程枯燥漫長,耗費精力,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且在溫度較低時,輸液瓶內的低溫液體容易引起病人輸液處冰涼和疼痛,導致病人不適,提高了病人對輸液的抗拒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液智能監測保護設備,以解決了現有的問題:在對病人進行輸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輸液完成引起的血液回流,通常依靠醫護人員或者陪護人員不停的觀察輸液瓶內的液位,過程枯燥漫長,耗費精力,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為一種輸液智能監測保護設備,其特征在于,在防護外殼(1)的內部開設有輸液器固定腔(2)、兩個輸液器阻流腔(3)、監測腔(4)、電源腔(5)和兩個加熱腔(6),其中:兩個所述輸液器阻流腔(3)分別位于防護外殼(1)內部的上端且位于輸液器固定腔(2)的兩端,所述監測腔(4)位于輸液器阻流腔(3)下端,所述電源腔(5)位于輸液器阻流腔(3)下端;兩個所述加熱腔(6)分別位于防護外殼(1)內部的底部,所述輸液器固定腔(2)的內部固定有多個夾持固定板(7),且所述輸液器固定腔(2)的頂部和底部以及夾持固定板(7)的一側均開設有U型避讓槽;
所述輸液器阻流腔(3)內部固定有阻流驅動馬達(8),所述阻流驅動馬達(8)的輸出端固定有雙向螺紋絲桿(9),且所述防護外殼(1)和雙向螺紋絲桿(9)轉動連接;所述雙向螺紋絲桿(9)的外側開設有兩處外螺紋,且兩處所述外螺紋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雙向螺紋絲桿(9)的外側以可拆卸方式連接有兩個阻流夾板(10);所述阻流夾板(10)的頂部和底部均焊接連接有導向滑塊(11),所述導向滑塊(11)的內部均滑動連接有導向滑軌(12),且所述防護外殼(1)和導向滑軌(12)固定連接;
所述監測腔(4)的內部固定有繼電器(13),所述監測腔(4)內部靠近輸液器固定腔(2)的一端開設有監測孔,所述監測孔的內部固定有非接觸式光電傳感器(14),且所述繼電器(13)和非接觸式光電傳感器(14)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亞敏,未經李亞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37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