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3459.5 | 申請日: | 2021-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20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魏文軍;李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坐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17/00 | 分類號: | B62D17/00;B62D3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自貿試驗區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并列 前輪 主動 底盤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屬于車輛底盤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車輛側傾驅動及控制技術范疇,由一組前輪轉向側傾機構和一組后輪主動側傾機構在同一車身上按照給定的軸距前后布置、共用同一車身中垂面,后輪輪距遠遠大于前輪輪距,通過車身和車輪聯動側傾方式,后輪主動側傾機構控制車身側傾,前輪轉向側傾機構自適應側傾,實現車輛轉向與車身側傾獨立控制,由并列前輪轉向、自適應側傾,雙后輪驅動、主動側傾,形成具備正三輪特征的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小輪距并列前輪轉向、側傾技術措施,保留了單輪自適應側傾特征,擁有側傾驅動、控制功耗小的效果,提高了主動側傾正三輪車輛的附著力和承載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屬于車輛底盤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車輛側傾驅動及控制技術范疇。
背景技術
主動側傾控制系統通過控制車輛在轉彎時向彎道內側傾斜程度,提高了車輛彎道行駛穩定性、平順性、通行速度和安全性,車輛主動側傾技術可以使車輛在過彎時或者駛過傾斜路面時自動傾斜一定角度,產生一個平衡力矩,來抵抗車輛受到的離心力或側翻力,以保持車輛穩定的行駛姿態。
車輛主動側傾技術通常由車身獨立側傾、車身和車輪聯動側傾兩種方式實施,前者車身獨立側傾方式,由致動器直接驅動車身相對車架轉動,車身側傾過程中車輪不側傾,車輛輪距始終不變,適應通用的轎車輪胎,但車身側傾運動控制復雜,導致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操控穩定性、平順性及安全可靠性較差;后者車身和車輪聯動側傾方式,由致動器驅動側傾機構通過懸架運動實現車輛側傾,車身側傾、車輛轉向和車輪懸架運動相互影響,車輪輪胎需要選用斷面為弧形曲線輪胎,但車輛行駛穩定性、平順性和安全性較好,適宜于高端車輛;主動側傾三輪車采用車身和車輪聯動側傾方式,由雙輪控制車輛側傾,單輪中置、自適應側傾,由于側傾軸線在單輪中間平面內,其側傾驅動、控制功耗小,但是單輪承載能力和地面附著力有限,限制了主動側傾三輪車輛應用,針對前輪轉向、后輪驅動正三輪特征的主動側傾車輛,提高車輛承載能力和附著力具有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通過車身和車輪聯動側傾方式,由雙后輪驅動、主動側傾,小輪距并列前輪轉向、自適應側傾,形成具備正三輪特征的主動側傾底盤,以便減小側傾驅動、控制功耗,提高主動側傾正三輪車輛的承載能力和附著力。
為了達到本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包括:并列前輪主動側傾底盤由后輪主動側傾機構和前輪轉向側傾機構組成;
后輪主動側傾機構包括:車身(10)、下擺桿(11)、定位桿(12)、上擺桿(13)依次順序轉動連接,各轉動連接點A、B、C、D處轉動軸線均垂直于車身橫垂面,形成具有同一相對運動平面的四邊形閉式運動鏈ABCD,驅動軸(14)與定位桿(12)固連、驅動軸(14)的軸線垂直于定位桿(12),后輪(15)繞驅動軸(14)的軸線轉動、后輪轉動軸線平行于車身橫垂面,形成一組后輪定位機構;兩組幾何參數、性能參數相同的后輪定位機構依據給定的后輪輪距d以車身中垂面左右對稱布置、共用同一車身,在車身橫垂面內側傾桿(17)連接點呈等腰三角形SOT設置,側傾桿(17)上等腰三角形頂點O與車身(10)轉動連接、轉動軸線位于車身中垂面內,側傾桿(17)上等腰三角形底邊兩端點S、T各自轉動連接一個后減震器(16),兩個后減震器(16)另一端分別與左、右側后輪定位機構中下擺桿(11)轉動連接、兩轉動連接點E、F在兩下擺桿的位置相同,各轉動連接點處轉動軸線均垂直于車身橫垂面,形成后輪主動側傾機構。
后輪主動側傾機構中:在車身橫垂面內側傾桿(17)相對車身(10)轉角α為側傾致動角,車身水平面相對地面夾角β為車身側傾角,當側傾致動角α=0時,后輪主動側傾機構關于車身中垂面對稱,車身側傾角β=0,車輛直立行駛;當側傾致動角α≠0時,兩后輪相對車身反向運動,獲得車身側傾角β與側傾致動角α關系的側傾函數β=f(α),車輛側傾行駛,后輪主動側傾機構通過控制側傾致動角α實現車身側傾運動主動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坐騎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南坐騎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34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