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使用地震數據預測地層壓力系數的方法、裝置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2026.8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48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超;印興耀;顧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G01V1/50 | 分類號: | G01V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牟昌兵 |
| 地址: | 26658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使用 地震 數據 預測 地層 壓力 系數 方法 裝置 設備 | ||
本申請涉及一種使用地震數據預測地層壓力系數的方法、裝置及設備,該方法包括:獲取待測區域的疊前地震道集數據,使用疊前地震道集數據確定地層縱波速度和地層密度;根據背景趨勢速度預測函數和地層密度確定地層背景趨勢速度,其中,背景趨勢預測函數定義地層密度與背景趨勢速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確定地層背景趨勢速度與地層縱波速度之間的比值,作為速度變化特征;根據速度變化特征和壓力系數預測函數確定地層壓力系數,其中,壓力系數預測函數定義地層壓力系數與速度變化特征之間的正相關性。該方法提高了壓力系數預測精度,同時便于地震實現,可以為頁巖氣勘探評價提供有利支撐作用。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油氣勘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使用地震數據預測地層壓力系數的方法、裝置及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實踐表明頁巖氣產量與壓力系數呈正相關關系,高流體壓力有利于頁巖孔隙的保持,同時降低頁巖儲層有效應力,有利于壓裂改造,因而壓力系數的預測及研究對頁巖氣勘探獲得成功至關重要。
目前利用地震信息進行壓力預測主要有兩種方法,大致可分為圖解法和公式計算法。圖解法包括等效深度圖解法、比值法或差值法和量板法;公式計算法包括等效深度公式計算法、Eaton法、Fillippone法、劉震云法、Stone法、Martinez法及有效應力法等。基于地震資料的地層壓力預測的經典方法主要分為“正常壓實趨勢”法、Fillippone方法及其改進方法、有效應力法等3種。
相關技術中,多數地層壓力預測方法主要是利用超壓地層引起地層“低層速度”特征實現壓力預測,如壓實平衡方程方法、等效深度公式計算方法、Eaton方法、Stone方法、Fillippone方法等。其中,壓實平衡方程方法、等效深度公式法、Eaton方法、Stone方法等都是建立在“正常壓實趨勢線”基礎上的方法,Fillippone方法及其改進方法不依賴正常壓實趨勢線,預測結果較為穩定,但實際預測結果精度不高。Ting Lei等(2019)提出一種基于巖石物理模型的彈性模量孔隙壓力預測方法,該方法利用體積模量與地震波速度間的轉換關系,將Eaton法中的正常壓實速度替換為體積模量,進一步推導出孔隙壓力與體積模量的關系從而實現壓力預測。吳芙蓉(2021)提出了改進的頁巖氣地震約束多因素孔隙壓力預測方法。
相關技術中的相關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基于“正常壓實趨勢線”的壓力預測方法適用范圍小,受構造、剝蝕及巖性變化影響,實際應用中難以準確地建立正常壓實趨勢線,且難以考慮平面趨勢的變化;
(2)以速度-地層孔隙壓力的統計特征為基礎的壓力預測方法預測精度往往較低,主要原因是速度影響因素多,包括巖性、埋深、物性等各種因素,并未解耦得到速度對壓力的影響;
(3)有效應力計算難度極大,基于有效應力的壓力預測難以實現;
(4)基于巖石物理模型的彈性模量孔隙壓力預測方法還未能消除巖石固體礦物的背景體積模量對壓力系數的影響,存在一定的誤差。
(5)改進的頁巖氣地震約束多因素孔隙壓力等預測方法,影響因素多,且需要大量的樣本數據,難以推廣到其它地區應用。
勘探實踐表明利用上述方法的預測精度依然難以滿足海相頁巖氣勘探評價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使用地震數據預測地層壓力系數的方法、裝置及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20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鏈條導件
- 下一篇:一種產品設計評價方法及系統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