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高側氣簾拉帶脫出安全的A柱上護板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1737.3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24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樊友嗣;魯宇鵬;晏臨風;段小草;程墨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213 | 分類號: | B60R21/213;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漢市沌口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側氣簾拉帶 脫出 安全 柱上護板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提高側氣簾拉帶脫出安全的A柱上護板組件。它包括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一側的內壁上分別設置有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鈑金里板上設有與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卡接的線束卡扣,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與鈑金里板卡接,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一側的內壁與鈑金里板之間設有側氣簾爆開后避免A柱上護板完全帶脫的連接結構組件,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另一側的邊緣與門框密封條連接,A柱上護板的邊緣與門框密封條之間設有A柱上護板轉動阻尼結構;門框密封條與鈑金里板連接固定,側氣簾延長度方向設置在A柱上護板軸線的另一側。本發明上述結構簡單,安裝方便,A柱上護板承擔了高標準的安全性能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碰撞安全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車輛A柱碰撞安全技術。
背景技術
為應對C-NCAP側碰要求,規范要求覆蓋區間、展開性能和動態保護三方面考核要求。對于前風窗立柱內護板(下文簡稱A柱上護板)碰撞而言,通常相對于A柱上護板部位設有安全側氣簾,發生碰撞后,側氣簾爆開的同時A柱上護板炸開。現有的為防止A柱上護板炸開飛濺出去。為了實現側氣簾快速爆出,通常在A柱上護板處設有側氣簾A柱上護板炸開的導向結構,這樣增加了零部件。同時A柱上護板也存在飛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導向結構,碰撞后,側氣簾快速從A柱上護板后爆出,同時限制A柱上護板脫出距離的提高側氣簾拉帶脫出安全的A柱上護板組件。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提高側氣簾拉帶脫出安全的A柱上護板組件,它包括用于與車身連接的鈑金里板,A柱上護板,所述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一側的內壁上分別設置有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A柱護板定位銷,鈑金里板上設有與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卡接的線束卡扣,A柱護板定位銷與鈑金里板上的定位連接,A柱上護板連接卡扣與鈑金里板卡接,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一側的內壁與鈑金里板之間設有側氣簾爆開后避免A柱上護板完全帶脫的連接結構組件,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另一側的邊緣與門框密封條連接,A柱上護板的邊緣與門框密封條之間設有A柱上護板轉動阻尼結構;門框密封條與鈑金里板連接固定,側氣簾延長度方向設置在A柱上護板軸線的另一側。
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在鈑金里板上設有與A柱上護板的卡接定位采用偏置,連接部位處于A柱上護板延長度方向軸線的一側,側氣簾延長度方向設置在A柱上護板軸線的另一側,相對于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爆點與連接點在于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兩端,爆點的爆破力對A柱上護板卡接點產生較大的力矩,A柱上護板快速炸開。由于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側氣簾側沒有固定,在常態下,偏置的A柱上護板的卡接點處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抓持A柱或用力擦拭時,卡接點側的下壓力矩可能導致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從門框密封條中脫出,本發明,A柱上護板的邊緣與門框密封條之間設有A柱上護板轉動阻尼結構能避免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從門框密封條中脫出。
A柱上護板完全帶脫的連接結構組件用于在側氣簾展開后,限制A柱上護板脫出鈑金里板的距離。
進一步的優化技術特征包括:轉動阻尼結構包括A柱上護板內邊緣凹槽,凹槽一側壁向外延伸形成與門框密封表面的貼合部,凹槽的另一側壁向槽內延伸形成勾爪部。
A柱上護板內邊與門框密封表面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增加兩者之間的摩擦。
進一步的優化技術特征包括:轉動阻尼結構還包括門框密封條上的擠壓貼合部,擠壓貼合部的端部凸起。
進一步的優化技術特征包括:門框密封條擠壓貼合部的端部凸起寬度不小于A柱上護板內邊緣凹槽的寬度。
橡膠材質的門框密封條在與A柱上護板內邊緣凹槽限位時,是通過擠壓安裝,橡膠材質的門框密封條具有內應力,在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轉動風險時,能提供較大的反作用,對轉動A柱上護板寬度方向轉動產生阻尼。該阻尼對爆破時的力量小得多。
進一步的優化技術特征包括:連接結構組件包括與鈑金里板卡接連接的第一卡扣組件,與A柱上護板連接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與第二卡扣之間連接拉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未經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17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