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纜溝及高空噴射多功能滅火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1058.6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29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佳慶;黃勇;李金忠;過羿;周亦夫;柯艷國;劉睿;蘇文;劉炳海;馮衛標;汪書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合肥巨瀾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2C3/16 | 分類號: | A62C3/16;A62C31/22;A62C31/12;A62C31/28;A62C2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錦濤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纜溝 高空 噴射 多功能 滅火 機器人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電纜溝及高空噴射多功能滅火機器人,包括移動底盤,移動底盤上設置有電纜溝蓋板翻轉機構、滅火系統;電纜溝蓋板翻轉機構包括鉸接設置在移動底盤前端的翻轉叉,翻轉叉的鉸接軸沿水平方向,翻轉叉與移動底盤之間設置有翻轉叉驅動機構;滅火系統包括鉸接設置在移動底盤前端的大臂,大臂端部鉸接設置有小臂,小臂端部鉸接設置滅火噴射管,移動底盤與大臂之間的鉸接軸、大臂與小臂之間的鉸接軸以及滅火噴射管的鉸接軸均平行于翻轉叉的鉸接軸;移動底盤與大臂之間設置有大臂驅動機構,大臂與小臂之間設置有小臂驅動機構,小臂端部設置有滅火噴射管驅動機構。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夠同時兼具電纜溝及高空滅火功能,滅火效果較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消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溝及高空噴射多功能滅火機器人。
背景技術
電纜是電力傳輸及電氣設備控制信號等傳輸的重要方式,電纜由絕緣芯線、絕緣護套、保護層等組成。其中,護套和保護層一般都是由塑料和橡膠材料組成,具有很強的可燃性。在變電站或發電廠內,電纜的鋪設傾向于地下化,電纜溝、電纜隧道及豎井成為主要形式。
電纜過載或中間接頭部位過熱,會使絕緣層在短時間內脆化、老化甚至燃燒,使其失去絕緣能力,最終導致線路短路而引發火災。電纜溝狹長,電纜著火后,順著電纜線成線性燃燒,同時釋放大量HCl、Cl2、CO等有毒氣體,消防人員難以接近,撲救十分困難,往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2001年上海供電局因電纜中間接頭過熱引起電纜隧道火災,大量電纜被燒毀導致市區大面積停電。同年,華北電網3座主力電廠接連發生低壓電纜著火,造成5臺200MW機組停電。目前,電纜溝火災不易人工施救,常見的多是采用固定式自動滅火系統,由氣體、水或者干粉作為滅火劑。由于隧道內氣流速度大,采用氣體滅火系統難于達到滅火所需氣體濃度。由于水在高溫下會和可燃的電纜絕緣材料小顆粒混合,隨著火勢蔓延,當遇到明火時會馬上燃燒起來,因此也不易采用噴水滅火。干粉滅火劑不僅滅火效率低,滅火后極易復燃。
電纜溝是用以敷設和更換電力或電訊電纜設施的地下管道,也是被敷設電纜設施的圍護結構,有矩形、圓形、拱形等管道結構形式。發電廠、變電站中的電纜溝布置型式與現場設備及地形條件有關,但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電纜溝,一般都具有如下特點:(1)電纜溝為有蓋板的溝道,敷設和維修電纜時都必須揭開蓋板,很繁瑣、不方便,溝內還容易淤積贓物、積水。(2)室外配電裝置區一般都設有巡視道路,以便工作人員巡視電氣設備。許多廠站通常將電纜溝蓋板兼作部分巡視及操作小道。(3)電纜溝內安裝有電纜支架,電纜支架通常由金屬材料做成,通過焊接或用螺絲固定在溝壁上。電纜由支架托住,與溝底保持著一定的距離。(4)電纜溝中的電纜通常會采取防火措施,包括涂刷防火涂料、封堵隔離等。(5)電纜溝在進入建筑物(包括控制室和開關室)處,設有封堵隔墻,以防止電纜著火時煙火向室內蔓延擴散。當電纜溝發生電纜火災時,由于電纜溝被蓋板蓋住,火點不易被確定,內部火情不容易被評估。由于電纜溝一般較長,內部高位區域和低溫區域有一定溫差,形成對流,加速火勢的蔓延。另外,由于電纜溝內著火一段時間后,氧氣被消耗掉,形成一定的真空,當蓋板打開時,極易可能發生轟燃現象,造成火勢在打開的蓋板處迅速擴散。所以消防員在打開蓋板時,有極大的危險性。
針對電纜溝滅火,現有技術中,如公開號為CN109381821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變電站電纜溝滅火系統及滅火方法,包括設于電纜溝一側的滅火控制室和集流管;滅火控制室內設動力氣體瓶和滅火劑瓶,動力氣體瓶頂端設第一容器閥,滅火劑瓶頂端設減壓閥,第一容器閥與減壓閥之間連接有輸氣管道,滅火劑瓶頂部設第二容器閥,第二容器閥與集流管連接,集流管包括總管、分支管,每根分支管自由端分別連接有一根噴射管,所有噴射管依次縱向鋪設于電纜溝內,每根噴射管上等距分布有四個噴嘴。目前國內針對電纜火災的滅火設備多數還停留在固定滅火系統及傳統的手動操作滅火設備上。不具有移動功能,不能代替消防人員進行危險的滅火作業、滅火的效率也較為低下,且不能根據火災的實際情況來滅火,沒有遙控和探測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合肥巨瀾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合肥巨瀾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105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