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及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1037.4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95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何勝平;張金菊;陳桂兵;胡迪;于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吳志勇 |
| 地址: | 412007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確保 三合一 變速器 主動 潤滑 充分 方法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及結構,包括設在電機箱與變速箱之間的前殼體上的回油孔,臨近回油孔的吸油口,還包括用隔板在前殼體上圍成的積油空腔。隔板包括隔油筋板和擋油板,隔油筋板的前端與前殼體一體連接,擋油板的上部安裝在前殼體的后端,所述積油空腔是由隔油筋板和擋油板與前殼體搭接形成的。其優點在于:能使被主減齒輪和一從減速齒輪攪動產生的含有大量油泡的潤滑油被阻隔而無法進入吸油口,同時,吸油口在任何時候都能被潤滑油浸沒,能夠確保吸油口吸油充分;能夠對主減攪油空腔和從減攪油空腔供應的油量進行控制,避免因主減攪油空腔和從減攪油空腔的油量過多而增加主減齒輪和一從減速齒輪的轉動阻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速器潤滑,具體涉及一種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及結構,屬于變速器潤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中,電機的能源轉化效率一般在80%左右,其余都以熱能散發。這會導致電機溫度升高,而電機的磁鋼的工作溫度最高在180°左右與絕緣材料最大絕緣溫度在200°左右,電機的冷卻效率直接影響到其壽命。
由于潤滑油本身不導磁不導電,對電機磁路無影響,因而三合一新能源變速器采用主動潤滑成為該領域發展的一種趨勢。目前,業內的做法是建立主動潤滑系統,即增加油泵和主動潤滑管路,主動潤滑管路從變速箱內的底部進行吸油,經過濾清器,對潤滑油進行過濾,再通過熱交換器對潤滑油進行冷卻,用經冷卻的潤滑油,通過預先在殼體上設計的油道或布置的油管,分兩路分別對電機定子與轉子進行冷卻,以及對一些特定部位進行冷卻潤滑。對電機定子與轉子進行冷卻后的潤滑油經過設在電機箱與變速箱之間的變速箱前殼體上的連通孔和回油孔再進入變速箱底部。
在這樣的主動潤滑過程中,油泵吸油是否充分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冷卻效果及特定部位的潤滑效果。
但是,上述設置中,油泵吸油的吸油口位于變速箱的底部,而該位置又正是變速箱主減齒輪和一從減速齒輪的攪油區域,由高速轉動的主減齒輪和一從減速齒輪使該區域的潤滑油飛濺,為變速器內軸承及輪齒提供飛濺潤滑。因而,在主減齒輪和一從減速齒輪的高速攪動下,使得變速箱底部潤滑油產生大量包容氣體的油泡,這些含有大量油泡的潤滑油經吸油口進入主動潤滑的冷卻管路,導致實際冷卻油量被大打折扣,嚴重削弱制冷效果。
上述設置的另一問題是,由于變速箱底部具有一定的底面積,當變速箱內潤滑油油量減少,且當車體顛簸或傾斜時,變速箱底部的潤滑油不能夠浸沒油泵吸油的吸油口,使得吸油不充分甚至完全不能吸入潤滑油,將同樣削弱制冷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不能確保位于變速箱底部的油泵的吸油口充分吸油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是在變速器的變速箱底部設置吸油口的區域為吸油口分隔出一個獨立的供油空間,使從電機箱流回的潤滑油首先積于供油空間將吸油口淹沒,并阻止主減齒輪在主減攪油空腔和一從減速齒輪在從減攪油空腔攪動潤滑油產生的油泡進入該供油空間。
所述在變速箱底部設置吸油口的區域為吸油口分隔出一個獨立的供油空間,是在一從減速齒輪的一從減速齒輪軸下方設置隔油筋板和擋油板,將隔油筋板的前端與變速箱的前殼體一體成型,再將擋油板安裝在隔油筋板的后端,由隔油筋板、擋油板和前殼體構成積油空腔。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是將積油空腔的潤滑油對主減攪油空腔和從減攪油空腔實施控量供油,即在隔油筋板和擋油板上分別開設向主減攪油空腔和從減攪油空腔供油的主減供油孔和從減供油孔,用控制主減供油孔和從減供油孔孔徑大小的方式對主減攪油空腔和從減攪油空腔進行控量供油。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確保三合一變速器主動潤滑吸油充分的方法,是將主減供油孔和從減供油孔開設在高于吸油口而低于積油空腔內的積油液面以下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10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薄片快速復位繼電器
- 下一篇:一種改性硅酸鎂鋰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