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牌識別結果評估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90112.5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90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車軍;滿志朋;薛瑩;吳家新;謝旭;趙詩宇;萬凱文;朱林;章勇;曹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V20/62 | 分類號: | G06V20/62;G06V10/74;G06V10/25;G06V10/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師事務所 31282 | 代理人: | 潘一諾 |
| 地址: | 2150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牌 識別 結果 評估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車牌識別結果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對原始圖像進行車牌識別,獲得車牌區域圖像以及車牌識別結果;
基于所述車牌識別結果,生成標準車牌圖像;
對所述標準車牌圖像進行二值化,獲得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
對所述車牌區域圖像進行二值化,獲得二值化車牌區域圖像;
計算所述車牌區域圖像到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映射矩陣;
將所述二值化車牌區域圖像按照所述映射矩陣變換,獲得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
分別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感知哈希相似度,作為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圖像匹配相似度,所述圖像匹配相似度用以判斷字符是否誤識別;
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并集;
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交集;
將所述并集減去所述交集,獲得一中間圖像;
分別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匹配相似度,作為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圖像完整相似度,所述圖像完整相似度用于識別字符是否被遮擋;
根據所述圖像匹配相似度以及所述圖像完整相似度的加權和計算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相似度;
根據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相似度,評估所述車牌識別結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牌識別結果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別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匹配相似度,作為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圖像完整相似度,所述圖像完整相似度用于識別字符是否被遮擋包括:
對于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
計算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內的像素和的比值;
將該比值與1之差,作為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匹配相似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牌識別結果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相似度,評估所述車牌識別結果包括:
根據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對應字符區域的最低相似度,評估所述車牌識別結果。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牌識別結果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車牌識別結果,生成標準車牌圖像包括:
將所述車牌識別結果的字符按車牌規則合并至車牌模板圖像中,以生成標準車牌圖像。
5.一種車牌識別結果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識別模塊,配置成對原始圖像進行車牌識別,獲得車牌區域圖像以及車牌識別結果;
生成模塊,配置成基于所述車牌識別結果,生成標準車牌圖像;
計算模塊,配置成:
對所述標準車牌圖像進行二值化,獲得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
對所述車牌區域圖像進行二值化,獲得二值化車牌區域圖像;
計算所述車牌區域圖像到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映射矩陣;
將所述二值化車牌區域圖像按照所述映射矩陣變換,獲得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
分別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感知哈希相似度,作為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圖像匹配相似度,所述圖像匹配相似度用以判斷字符是否誤識別;
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并集;
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的交集;
將所述并集減去所述交集,獲得一中間圖像;
分別計算所述準二值化標準車牌圖像和所述中間圖像的對應字符區域的匹配相似度,作為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圖像完整相似度,所述圖像完整相似度用于識別字符是否被遮擋;
根據所述圖像匹配相似度以及所述圖像完整相似度的加權和計算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相似度;
評估模塊,配置成根據所述車牌區域圖像與所述標準車牌圖像的相似度,評估所述車牌識別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011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