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活性甜高粱多酚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89996.2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981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胡偉;陳皓;周利斌;陳積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3/349 | 分類號: | A23L3/3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7300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性 高粱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高活性甜高粱多酚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其制備方法包括:1)將甜高粱莖稈洗凈、榨汁,將汁液和殘渣混合,然后加入酸性乙醇溶液混合,浸提得到多酚粗提液;2)將多酚粗提液與AlCl3+ZnCl2復合沉淀劑混合,進行沉淀得到多酚和沉淀劑的絡合物;3)取絡合物采用酸性乙醇進行洗滌,將得到的洗滌液離心后棄去上清液,取洗滌后的沉淀與HCl溶液混合,萃取,收集有機層的萃取液;4)將萃取液濃縮室溫放置干燥,然后加水溶解,得到多酚純化濃縮液;5)將多酚純化濃縮液進行冷凍干燥,即得到甜高粱莖稈多酚。本發明采用復合離子沉淀劑對甜高粱莖稈多酚進行純化,使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應用于抗食源性微生物研究領域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活性甜高粱多酚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屬于食品添加劑研究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食品中廣泛應用的多為人工合成抗氧化劑及防腐劑,如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以及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等。這類人工合成抗氧化劑因易誘發中毒、炎癥甚至腫瘤,對人體有害,故不能多用或盡量不用。天然來源的植物多酚類物質因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常被作為抗氧化劑、抑菌劑、防腐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營養保健等眾多領域。近年來,國內外對各種植物多酚類物質進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天然植物抗氧化劑的市場遠未飽和,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植物多酚的工業化提取一直面臨提取效率低和抗氧化活性差的問題,進而影響其進一步工業應用。
作物是植物活性物質的良好來源,如單寧、花青素、酚酸和植物甾醇等,也是抗氧化劑酚類和降膽固醇等營養物質的潛在來源。甜高粱屬于C4能源性作物,具備耐鹽堿、耐干旱、高糖濃度以及高的生物量積累等特性,可種植于鹽堿地、沙灘地等邊際性土地,其主要組分為蔗糖、葡萄糖、果糖、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淀粉和果膠等物質。目前對于甜高粱莖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宗產品開發,如發酵生產生物化學品、制備果葡糖漿、生產畜禽飼料和堆肥等,然而這類研究報道多聚焦甜高粱中的高糖組分以及纖維素組分的利用,但沒有甜高粱莖稈中豐富多酚類化合物的綜合利用的報道,因此如何實現甜高粱莖稈中多酚類化合物的高效提取,以顯著提升甜高粱的綜合利用率,從而延伸了甜高粱產業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不同植物來源的多酚具有不同的提取方法,如己烷提取、甲醇提取以及水提等。為進一步提升多酚提取率,一些物理輔助提取方法也被廣泛應用于植物多酚提取過程中,如高壓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超聲波輔助提取、酶法輔助提取以及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等。對于高糖作物來說,超聲波輔助酸性乙醇提取則是獲得多酚的主要方式。考慮到甜高粱中含有高的糖濃度以及豐富的其他組成成份(如色素、蛋白、脂肪以及蠟狀物),在提取的過程中,這些組分可能會混入甜高粱多酚中,進而影響提取多酚的質量。因此需要聯合其他的技術進一步提純超聲波輔助酸性乙醇提取的甜高粱多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活性甜高粱多酚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本發明以甜高粱莖稈為原料提取多酚類化合物,將制備的高活性甜高粱多酚應用于抗食源性微生物研究中。
本發明提供的高活性甜高粱多酚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甜高粱莖稈洗凈、榨汁,將汁液和殘渣混合,然后加入酸性乙醇溶液混合,調節體系pH后進行浸提,所述浸提結束后抽濾,得到多酚粗提液;
2)將所述多酚粗提液與AlCl3+ZnCl2復合沉淀劑混合,調節pH后靜置進行沉淀,沉淀完全后分離,得到多酚和沉淀劑的絡合物;
3)取所述絡合物采用所述酸性乙醇進行洗滌,將得到的洗滌液離心后棄去上清液,取洗滌后的沉淀與HCl溶液混合,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機層的萃取液;
4)將所述萃取液濃縮室溫放置干燥,然后加水溶解,得到多酚純化濃縮液;
5)將所述多酚純化濃縮液進行冷凍干燥,即得到粉末狀的甜高粱莖稈多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99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