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隧道新風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289611.2 | 申請日: | 2021-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6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薛世山;吳飛飛;應小勇;馬驥;李成偉;韋林林;周萍;周孑民;王恒;諸葛水明;徐學沖;王慶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伯涵熱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08 | 分類號: | E21F1/08;E21F1/04;E21F17/18;E21D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李晴;胡晶 |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閔行區(qū)***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新風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隧道新風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風機模塊,所述風機模塊設置在所述隧道的頂部內或底部內;所述隧道為通過隔墻隔離開來的至少兩洞隧道,所述隔墻一側的隧道洞為所述風機模塊的吸風道,所述隔墻另一側的隧道洞為所述風機模塊的排風道。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的隧道內新風置換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隧道通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隧道新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交通體系的現(xiàn)代化,穿越山體的高位鐵路公路隧道、穿越大江大河與城市地下空間的低位鐵路公路地鐵隧道等越來越多,根本改變了人們關于城市、城市之間的空間概念和交通出行方式。與此同時,隧道通風問題以及隧道內的消防救援問題,成為了隧道工程的重大技術問題。
在隧道截面遠大于車輛截面的大尺度隧道中,例如雙車道及以上的公路隧道中,車輛行駛所產生的活塞風已經十分微弱,射流風機被廣泛引入,應用于隧道的接力通風。
請參考圖1,射流風機在隧道內吸頂安裝,前仆后繼,接力輸送,推動隧道內部空氣順向流動。
但是,由于射流風機間隔較遠,并且射流風機自身截面積遠遠小于隧道截面積,造成了單只射流風機出風口正壓區(qū)空氣射流向自身尾部吸風口負壓區(qū)回流的體外循環(huán),大大降低了隧道內部氣流接力輸送的實際效率,隧道內新風置換效果差,請參考圖2。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隧道新風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風機模塊,所述風機模塊設置在所述隧道的頂部內或底部內;所述隧道為通過隔墻隔離開來的至少兩洞隧道,所述隔墻一側的隧道洞為所述風機模塊的吸風道,所述隔墻另一側的隧道洞為所述風機模塊的排風道。
較佳地,所述風機模塊位于所述隔墻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較佳地,所述隧道的頂部或底部開設分別與兩所述隧道洞均連通的通風道,所述風機模塊設置在所述通風道內。
較佳地,所述通風道包括與所述吸風道連通的進風端口和與所述排風道連通的排風端口,所述進風端口上設有進風孔板,所述排風端口上設有排風孔板。
較佳地,當所述通風道開設在所述隧道底部時,所述進風端口和排風端口均位于所述隧道洞內車道的側邊。
較佳地,兩所述隧道洞內車道的兩側均設有所述進風端口和排風端口。
較佳地,包括間隔設置在所述隧道的頂部內或底部內的至少一正向風機模塊和至少一反向風機模塊,所述正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為所述反向風機模塊的排風道,所述正向風機模塊的排風道為所述反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
當所述正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發(fā)生火警而所述反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未發(fā)生火警時,則所述正向風機模塊不工作,所述反向風機模塊工作;當所述反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發(fā)生火警而所述正向風機模塊的吸風道未發(fā)生火警時,則所述反向風機模塊不工作,所述正向風機模塊工作。
較佳地,所述風機模塊包括正向風機和反向風機,所述正向風機與所述反向風機的旋轉方向相反,所述正向風機的吸風口為所述反向風機的排風口,所述正向風機的排風口為所述反向風機的吸風口;
當所述正向風機的吸風口所在的隧道洞發(fā)生火警而所述反向風機的吸風口所在的隧道洞未發(fā)生火警時,則所述正向風機不工作,所述反向風機工作;當所述反向風機的吸風口所在的隧道洞發(fā)生火警而所述正向風機的吸風口所在的隧道洞未發(fā)生火警時,則所述反向風機不工作,所述正向風機工作。
較佳地,所述風機模塊包括具有正反雙風向的風機,當隧道內發(fā)生火警時,所述風機從火警不在的隧道洞吸風向火警所在的隧道洞排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存在以下技術效果:
1.整合了新風系統(tǒng)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伯涵熱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伯涵熱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96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