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通量栽培原位觀察用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86592.8 | 申請日: | 2021-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135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其皎;李鵬;何彬嫦;陳慶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A01C23/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春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楊云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量 栽培 原位 觀察 用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通量栽培原位觀察用具,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培養環境一致性好的栽培用具。它包括置于培養液容器中的栽培容器,所述栽培容器由透明的筒體(1)、固定在該筒體中呈倒凹字形結構的支承體(3)、穿過該支承體頂部向上伸出的輸送管(7)構成,筒體(1)、支承體(3)均由發芽紙制成。本發明可對植物根系生長發育情況原位實時、持續觀察,是一種高通量栽培試驗用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作物栽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高通量栽培原位觀察用具;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培養作物過程中,通常采用兩種方式對培養環境進行控制:一種是采用制動控制裝置通過計算機程序對培養環境的光照、溫度、水肥灌溉、通風透氣等參數進行實時控制,雖然能夠實現精細化管理,但存在設備設施的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等缺陷,嫩以打發為推廣應用。另一種是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水肥管理,雖然對設備設施的要求度較低、成本投入小,但存在以下缺陷:
1)同一套培養方法很難在培養液、土壤、蛭石等多基質之間進行轉換;此外,同一套栽培裝置不一定適合其他作物,例如對于單子葉適合的卷紙培養對雙子葉作物并不有效;兼容性差。
2)無法實現水肥精準控制,尤其在批量種植的時候,人工澆灌、噴灑等操作無法保證各植株間的水肥供給一致。
3)采用不透明容器進行種植培養,往往需要將植物根系采取破壞性取樣才能進行觀測,因此無法對作物根系的發育狀況進程進行原位實時、持續觀察。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培養環境一致性好的高通量栽培原位觀察用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置于培養液容器中的栽培容器,所述栽培容器由透明的筒體、固定在該筒體中呈倒凹字形結構的支承體、穿過該支承體頂部向上伸出的輸送管構成,筒體、支承體均由發芽紙制成。
在筒體的壁上對應于支承體的位置開設有多個通孔;筒體中有播種定位盤,該播種定位盤上有以筒體中心線為圓心均勻分布的多個播種定位孔,播種定位盤的背面分別固定有與播種定位孔對應連通的播種管;在筒體外壁上包裹有遮光膜;培養液容器中安置有定位格柵。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因此具有以下優點:
1)支承體采用發芽紙制成,因此通過發芽紙內部的毛細管能夠將培養液容器中的水肥向上輸送并浸潤栽培容器內基質,既能保證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又可避免將基質直接浸沒于水肥溶液中而導致供氧不足,減少黑根現象發生;
2)支承體采用倒凹字型結構,不僅可節約材料、減輕重量,而且倒凹字型結構還能儲存空氣,保證基質底部的透氣性;
3)輸送管不僅能夠增大基質的濕潤面積,保證基質各部分水肥均勻,而且還可補充基質內部的氧氣;
4)開設在筒體壁上的通孔有利于向支承體的倒凹字型結構的內部補充新鮮空氣,保證植物根系呼吸;
5)通過帶有播種管的播種定位盤定植種子,不僅能夠保證植株之間的間隙均勻、避免根系糾纏,而且還可透過筒壁實時、持續觀察根系生長發育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俯視圖。
圖中:筒體1、遮光膜2、支承體3、通孔4、培養液容器5、定位格柵6、輸送管7、播種管8、基質9、播種定位盤10、播種管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師范大學,未經貴州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65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