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螯合劑生產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82951.2 | 申請日: | 2021-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50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祝海濤;吳雅琴;楊波;黃旻旻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0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齊勝杰 |
| 地址: | 31001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螯合劑 生產 廢水 資源 處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螯合劑生產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方法,步驟如下:S1將螯合劑生產廢水微濾去除不溶物,加水稀釋得稀釋廢水;S2將稀釋廢水進行單/多價離子選擇性電滲析處理,得到低鹽的螯合劑溶液和高鹽溶液;S3將低鹽的螯合劑溶液進行納濾脫鹽,產生納濾濃水和納濾鹽水,納濾濃水為螯合劑提純液;S4將納濾鹽水與S2產生的高鹽溶液合并進行反滲透,得到濃縮一價鈉鹽溶液和反滲透淡水;反滲透淡水套用至S1中作為稀釋用水。本發明通過“單/多價離子選擇性電滲析”脫除螯合劑生產廢水中的一價鈉鹽,得到的低鹽螯合劑溶液采用“納濾”進一步脫鹽和濃縮螯合劑溶液用于提取螯合劑,而得到的高鹽溶液通過反滲透濃縮一價鈉鹽溶液用于螯合劑生產。該方法處理成本低、廢液排放少。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螯合劑生產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螯合劑廣泛應用于洗滌產品、護膚產品、印染紡織助劑等配方中。由于限磷、禁磷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使用的螯合劑大多數為乙二胺四乙酸(EDTA)、氨基三乙酸(N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谷氨酸二乙酸(GLDA)、羥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及其鹽類等品種。螯合劑生產過程中會產生高鹽廢液,廢液中殘留較多螯合劑和一價鈉鹽生產原料,必須經過嚴格處理后才能排放,否則對環境危害巨大。
目前,螯合劑生產廢水通常采用生物或化學方法進行降解,再通過稀釋或脫鹽處理后排放。但是很多常用螯合劑不容易降解,處理成本高,而且常規處理浪費了水資源,損失部分螯合劑產品,不利于增加生產企業經濟效益和可持續性發展。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螯合劑生產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方法,解決螯合劑產品損失浪費和廢水處理排放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螯合劑生產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方法,步驟如下:
S1、將螯合劑生產廢水進行微濾,加水稀釋至預定倍數,得稀釋廢水;
S2、將稀釋廢水進行單/多價離子選擇性電滲析處理,在電滲析淡室得到低鹽的螯合劑溶液,在電滲析濃室得到高鹽溶液;
S3、將該低鹽的螯合劑溶液進行納濾脫鹽,產生納濾濃水和納濾鹽水,所述納濾濃水為螯合劑提純液產品;
S4、將所述納濾鹽水與S2產生的高鹽溶液合并進行反滲透,得到濃縮一價鈉鹽溶液和反滲透淡水;該反滲透淡水套用至S1中作為稀釋用水。
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S1中,微濾采用管式膜過濾,過濾孔徑為0.1-2μm,稀釋所用水量為原螯合劑生產廢水體積的10-80%。
螯合劑生產廢水通過管式膜過濾,去除懸浮物、不溶有機物等雜質,再加水進行稀釋,通過稀釋可以降低物料粘度,提高單/多價選擇性電滲析脫鹽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S2中,所述電滲析處理中陰離子交換膜采用單/多價離子選擇性交換膜,選擇透過率為95-99%,膜電阻為1-6Ω·cm2,每對膜分電壓為0.1-0.6V,膜面流速為2-6cm/s。
選擇上述的電滲析參數,有利于高效低能耗地脫除一價鹽,保證螯合劑溶液脫鹽效果的同時降低螯合劑的損失率。
選擇透過率過小會導致脫除的一價鹽中含有較多螯合劑造成損失,而99%以上選擇透過率目前幾乎沒有離子交換膜可以保證達到。膜電阻過大會降低電流效率,損失較多電耗;再小的膜電阻目前離子交換膜很難達到。每對膜分電壓過大會損壞離子離子交換膜,過小會造成脫鹽效率低。膜面流速過大會對設備的脫鹽效果及運行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過小會加快離子交換膜的污堵或結垢,導致脫鹽率下降能耗增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29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