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震慢回彈發泡材料及其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82479.2 | 申請日: | 2021-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58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鴻文;薜明樑;劉美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53/02 | 分類號: | C08L53/02;C08L23/28;C08L23/08;C08J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航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震慢回彈 發泡 材料 及其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吸震慢回彈發泡材料及其工藝,涉及發泡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準備原料和發泡制備,準備原料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準備彈性體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30份、氯化聚乙烯橡膠23份、溴化丁基橡膠1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10份,填充劑15?20份,流動助劑0.5份,調整劑3?5份,活性劑1?3份,潤滑劑1?2份,架橋劑0.5?1份,發泡劑1?2份。本發明中產生的發泡材料在受到外力時可以充分吸收該動能,并將該動能傳遞或分散開,過一段時間后隨著應力的消除,泡沫又可以恢復到受力前的狀態,使泡沫恢復到原形狀,通過發泡材料的低壓力慢回彈可以護住運動人員的膝蓋、手和腿不受損傷,可以減少沖擊力對運動人員的傷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吸震慢回彈發泡材料及其工藝。
背景技術
塑料發泡的技術淵源久遠。最早是20年代初期的泡沫膠木,用類似制造泡沫橡膠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現硬質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環氧樹脂、酚醛泡沫;50年代則有可發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軟質聚氨酯泡沫。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塑料,包括熱塑性和熱固性的都可以發泡為泡沫塑料。工業上的制備方法有:擠出發泡、注塑發泡、模塑發泡、壓延發泡、粉末發泡和噴涂發泡等等,其中,注塑發泡是最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在這里重點講述注塑成型發泡,塑料的發泡方法根據所用發泡劑的不同可以分為物理發泡法、化學發泡法和機械發泡法三大類。在這里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發泡劑,然而現有的發泡在使用時還存一定的不足之處,現有的發泡在受到外力時不能較好的吸收該外力動能。通過發泡材料的低壓力慢回彈可以護住運動人員的膝蓋、手和腿不受損傷,可以減少沖擊力對運動人員的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震慢回彈發泡材料及其工藝,以解決了現有的問題:現有的發泡在受到外力時不能較好的吸收外力動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為一種吸震慢回彈發泡材料及其工藝,包括準備原料和發泡制備,所述準備原料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準備彈性體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30份、氯化聚乙烯橡膠23份、溴化丁基橡膠1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10份,填充劑15-20份作為A組;
步驟二:色粉5-8份,流動助劑0.5份,調整劑3-5份,活性劑1-3份,潤滑劑1-2份,作為B組;
步驟三:架橋劑0.5-1份,發泡劑1-2份作為C組。
進一步地,所述發泡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A組、B組和C組放入到密煉機中混煉;
步驟二:混煉溫度100-120℃,混煉時間為8-10分鐘;
步驟三:混煉均勻后,用多輥出片機出片,備用;
步驟四:片料裝入加熱好的模具中,模溫160-180℃,硫化時間30-50分鐘;
步驟五:發泡好的板片置于鏤空架子上自然冷卻24小時;
步驟六:冷卻好的板片進行開皮,分條,裁斷得到所需產品的半成品;
步驟七:半成品確認好硬度顏色進行二次模壓,制得成品。
進一步地,所述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分別為Hybrar5127,L609,S1611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劑為WH/P或調整劑8095,所述活性劑為PEG4000,所述潤滑劑為硬脂酸,硬脂酸鋅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產生的發泡在受到外力時可以較好的吸收該動能,并將該動能傳遞或分散開,同時過一段時間后隨著應力的消除,泡沫又可以恢復到受力前的狀態,使泡沫恢復到原形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州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247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