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傳輸材料及制備方法、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8001.2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5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悅;汪康;張雪;王鐵;張鶴;金成壽;馬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1/153 | 分類號: | C07D491/153;C07D495/14;H01L51/50;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專贏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剛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長春市***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傳輸 材料 制備 方法 有機 電致發光 器件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制備方法、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顯示裝置,屬于化學及有機發光材料技術領域,該電子傳輸材料的結構通式為:式中,L表示鏈接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C6?C30)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3元?30元)雜芳基中的任一種;X、Y獨立地為O、N、S中的任一種。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子傳輸材料,是一種含有三嗪類的有機化合物,其中的雜環單元具有較高的離子化電位,較高的電子遷移率;同時五元環和六元環并環,降低分子的對稱性,增加分子的構象異構體,且基團具有剛性平面結構,則分子間不易結晶、不易聚集,因此,使用該電子傳輸材料來制備有機發光器件,可以改善其發光效率、驅動電壓和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及有機發光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制備方法、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情況下,有機發光現象是指利用有機物質使電能轉換為光能的現象。利用有機發光現象的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LED)具有寬視角、優異的對比度、快速響應時間,亮度、驅動電壓和響應速度特性優異,被認為是下一代的平面顯示器新興應用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現象的原理為,當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存在有機薄膜層時,若向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則使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向有機薄膜層注入。向有機薄膜層注入的電子和空穴重組并形成激子(exciton),其激子再次掉落至基態并發光。利用這種原理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通常可由位于陰極和陽極及它們之間的有機薄膜層構成,例如,由包括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的有機薄膜層構成。
在OLED材料中,一般電子的遷移率要比空穴遷移率低2-3個數量級,因此OLED中電子和空穴的數量遠遠大于電子的數量。因此發展高效的電子傳輸材料對提高OLED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電子傳輸材料應具有較高的電子遷移率,合適的LUMO值,相對較高的電子親和能力等條件,例如在電子傳輸材料的構建中引入吸電子的吡啶,咪唑、三唑、噁唑、噻唑、噻二唑、三嗪、喹啉等基團,是OLED電子傳輸層很好的選擇。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有機EL材料已經全面實現了紅、藍、綠色發光,應用領域也從小分子擴展到了高分子以及金屬絡合物等領域。最近幾年有機電發光顯示技術己趨于成熟,一些產品已進入市場,但在產業化時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用于制作器件的各種有機材料,其載流子注入、傳輸性能,材料電發光性能、使用壽命、色純度、各種材料之間及與各電極之間的匹配等,尚有許多問題還未解決。尤其是發光器件在發光效率和使用壽命還達不到實用化要求,這大限制了OLED技術的發展。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提高電子遷移率、降低驅動電壓,提高器件亮度和效率的有機化合物,至少解決上述之一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傳輸材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其結構通式為式I:
式中,L表示鏈接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C6-C30)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3元-30元)雜芳基中的任一種;
X、Y獨立地為O、N、S中的任一種;
R1、R2獨立地選自氫、氘、鹵素、氰基、硝基、羥基、氨基、三氟甲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雜芳基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80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