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的3D打印用陶粒砂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7803.1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0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茂輝;楊少林;陸有軍;韓鳳蘭;邢質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3/132 | 分類號: | C04B33/132;C04B33/13;C04B33/135;C04B33/16;C04B33/24;C04B33/32;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銀川瑞海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4104 | 代理人: | 贠天娥 |
| 地址: | 750000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廢棄 陶粒 制備 打印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的3D打印用陶粒砂及其制備方法,以廢陶粒、含鋁礦石、含硅廢料作為原料,溶液中的硅酸鈉可作為粘結劑,通過噴霧促進材料之間黏連形成規則的球形,同時,加入氫氧化鈉和硅酸鈉,為混合材料提供堿性環境,打破物料中的的玻璃體,促使廢陶粒砂中的氧化硅,氧化鋁等成分發生反應,提高產品強度。首先在500℃下預燒,然后在1200℃高溫下燒結,各有效成分之間迅速反應結晶,形成晶體結構完善的陶粒砂,增加產品的力學性能和耐火性能。本發明實現多種工礦廢料的再生利用,制備工藝簡單,節能環保,降低了陶粒砂的成本。制備所得的陶粒砂結構均勻、密實度高、形態完整、力學性能優異、耐高溫及耐腐蝕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陶粒砂制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的3D打印用陶粒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3D打印是一種或幾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過程中材料容易破碎產生粉塵等微小顆粒,容易將3D打印機的打印頭堵塞,從而導致打印頭壽命變短,增加了設備維護成本,3D打印材料的研發和突破是3D打印技術推廣應用的基礎,也是滿足打印的根本保障。
陶粒砂是一種或幾種以莫來石相為主的耐火材料,由于其在鑄造方面表現出的優良的高溫穩定性、良好的流動性、細顆粒物含量低、角形系數低的特點,能夠在鑄造中替代硅砂。但是,由于陶粒砂存在成本高、浪費大等問題,制約了其在鑄造3D打印技術中的應用與發展。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陶粒砂作為3D打印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材料,對其進行循環利用決定其在3D打印技術中能否有更廣闊的應用。
近年來對廢砂及鋁土礦作為原材料制備陶粒砂的技術研究越來越多,廢砂循環利用技術能有效利用廢砂這種固體廢棄物、減輕環境壓力。但是現有技術中利用廢砂制備陶粒砂過程中,高溫焙燒環節多、焙燒時間長,能源耗費嚴重,同時化學試劑及其他輔助原料使用較多且制備工藝繁瑣,因此,在另一種程度上提高了陶粒砂的制備成本,不利于廢舊陶粒砂的工業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3D打印用陶粒砂的方法,解決3D打印用砂成本高、循環利用能耗嚴重、輔料多及工藝繁瑣的問題,解決鑄造行業產業化推廣受制于砂子限制的問題,使3D打印用砂滿足在鑄造行業產業化推廣的條件。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的3D打印用陶粒砂,其特征在于,陶粒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廢陶粒砂50~80份、含鋁礦石10~20份、含硅廢料10~40份。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廢棄陶粒砂制備3D打印用陶粒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以下重量份原料:廢陶粒砂50~80份、含鋁礦石10~20份、含硅廢料10~40份,通過研磨、混料和篩選得到混合粉料A;
(2)按照質量比硅酸鈉:氫氧化鈉:水=(305~455):(61~91):(100~140)的量,將硅酸鈉、氫氧化鈉加入水中,充分攪拌溶解形成溶液B;
(3)將溶液B通過噴霧形式加入到混合粉料A中同時造粒得到陶粒砂生球;
(4)將陶粒砂生球置于馬弗爐中,先在500℃下燒結30min,然后在1200℃下燒結60min,隨爐冷卻后進行篩分,得到不同粒徑區間的陶粒砂。
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研磨過程是在攪拌磨中進行,研磨時間為2h;所述混料過程是在三維混料機中進行,混料時間為3h;所述篩選過程是用200目篩網進行篩選。
優選的,步驟(3)中利用噴霧器將溶液B噴入造粒機中,制備成粒度為20~80目的陶粒砂生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民族大學,未經北方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78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頁面拖拽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芯片及成像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