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7474.0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7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躍輝;鄧偉平;陳志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興萬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22 | 分類號: | E21C41/22;E21F15/00;F42D3/04;F42D1/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龔杰奇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龍***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空區 隔離 礦柱 安全 回采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其中,所述采空區包括由上往下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隔離礦柱(10),所述隔離礦柱(10)之間設置有聯絡通道(12),且每一隔離礦柱(10)包括貫穿所述隔離礦柱(10)的行人天井(11),所述方法包括:S1,從最低端的隔離礦柱(10)開始,在其上鉆孔布藥并進行隔離礦柱(10)的爆破,其中,鉆孔的孔徑小于50mm,且鉆孔深度的小于3m;S2,將爆破后的隔離礦柱(10)的礦量進行回收,回收完畢后利用廢石進行充填;S3,由下至上進行隔離礦柱(10)的鉆孔、布藥、爆破、礦量回收以及廢石充填,從而實現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爆破采礦技術,尤其涉及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脈外開拓留礦法回采完畢后,兩礦房中間的人行天井兩側留有聯絡道,聯絡道在傾斜方向間距不大于6米,長度一般不小于3米。所以天井兩側各有間柱。礦房回采結束后,一般直接利用頂柱上的充填天井將本礦內的廢石充填至采空區。待充填結束,整個采礦工藝全部結束。直接用本礦井內廢石嗣后充填采空區,兩側間柱將無法回收,或者回收成本將大幅增。且由于間柱沒有回收,導致采空區體積數量減少20%左右。所以本礦井內廢石消耗量也必將減少。多余的廢石提升至井口,不但提升成本增加,且要占據耕地或者荒坡,對自然環境也將造成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其中,所述采空區包括由上往下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隔離礦柱,所述隔離礦柱之間設置有聯絡通道,且每一隔離礦柱包括貫穿所述隔離礦柱的行人天井,所述方法包括:
S1,從最低端的隔離礦柱開始,在其上鉆孔布藥并進行隔離礦柱的爆破,其中,鉆孔的孔徑小于50mm,且鉆孔深度的小于3m;
S2,將爆破后的隔離礦柱的礦量進行回收,回收完畢后利用廢石進行充填;
S3,由下至上進行隔離礦柱的鉆孔、布藥、爆破、礦量回收以及廢石充填,從而實現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在步驟S1中,所述鉆孔的孔徑為30~40mm,且鉆孔深度的2.5~3.5米。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在步驟S1中,所述鉆孔的孔距為1.5~2米,且排距為1~1.5米;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在步驟S1中,炸藥均使用藥徑¢小于50mm的成品乳化炸藥。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在步驟S1中,采用電雷管起爆,成品乳化炸藥采用反向連續包裝藥,且剩余部分用炮泥填實。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在步驟S1中,起爆網絡采用并聯起爆,并用并聯起爆。
作為進一步改進的,起爆前進行爆破網絡準爆電流計算,并用爆破電橋測量爆破網絡的電阻,其實測的電阻與理論計算的差值在±5%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提供的采空區隔離礦柱安全回采方法,通過逐個爆破隔離礦柱(間柱)由下至上進行回收,并逐個采場利用廢石進行充填,此方案不僅能回收隔離礦柱的礦量,而且能將采空區底板中沒有放空的殘礦通過爆破振動的方法(通過爆破參數的準確設定)進行二次回收。其次,隔離礦柱回收后,采空區地壓發生變化,部分遺留在采空區內的殘礦也能發生松動并落下,從而進一步提高礦場的利用率。最后,在提高采場的回采率的同時,擴大了采空區的體積,同時也增大了井內廢石充填采空區的數量,加大了井內自我消耗廢石的能力,降低了成本的同時,還減少了地表耕地及荒坡占有,減小對環境的污染。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興萬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福建興萬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74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