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需后處理操作的3D目標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76978.0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520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子立;蔡登;徐國棟;楊鴻輝;何曉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V20/64 | 分類號: | G06V20/64;G06V10/774;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彭劍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需 處理 操作 目標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需后處理操作的3D目標檢測方法,包括:(1)初始化K個3D候選框和1個物體嵌入特征;(2)對輸入的點云樣本進行特征提取,得到點特征;(3)在點特征上提取K個3D候選框特征;(4)使用物體嵌入特征對3D候選框特征進行篩選和提取,得到K個特征;(5)使用自注意力模型讓K個特征交換特征信息,得到K個提議特征;(6)根據提議特征預測K個預測結果,并與標注信息一對一匹配后訓練;(7)用步驟(6)預測的K個預測結果的3D候選框替代步驟(1)的K個3D候選框,用步驟(5)得到的特征提議替代步驟(1)的物體嵌入;重復步驟(3)~(7)多次得到檢測結果。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3D目標檢測器存在冗余預測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視覺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無需后處理操作的3D 目標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3D目標檢測是一項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室內物體檢測、機器人導航等的技術。3D目標檢測任務的輸入為點云數據,輸出的預測結果包括 3D框的位置,3D框中物體的類別,以及3D框的置信度。
近年來3D目標檢測器的檢測精度有了大幅提升,其中典型的工作包括:《DeepHough Voting for 3D Object Detection in Point Clouds》,《A Hierarchical GraphNetwork for 3D Object Detection on Point Clouds》,《H3dnet:3d object detectionusing hybrid geometric primitives》,《Mlcvnet: Multi-level context votenet for3d object detection》。
然而,這些檢測器的預測結果都存在大量的冗余(即一個物體會被重復檢測到多次)。因此,這些檢測器需要額外的后處理操作來去掉冗余的檢測框。然而,這些后處理操作常常會花費大量時間,阻礙了3D目標檢測器的實時應用。
3D物體檢測器的訓練流程可以概括為:輸入一個點云樣本,檢測器產生K個預測結果(即3D框的位置,3D框中物體的類別,以及3D框的置信度)。隨后,根據標注信息(即真實的3D框位置和3D框中物體的類別)來評估模型預測的K個結果,從而訓練模型。
現有的3D目標檢測器之所以會產生冗余的檢測,是因為在評估模型預測的K個結果時采用的是“一對多”的匹配策略,即可能模型預測的多個結果會匹配同一個真實的物體。這種策略導致模型無法分辨其預測的結果是否存在冗余。
除了3D目標檢測,2D目標檢測領域同樣存在上述“預測結果存在冗余”的問題。近期,2D目標檢測領域出現了一批方法來解決該問題。但是,相比2D目標檢測是在2D圖像中檢測物體,3D目標檢測需要在3D 空間中檢測物體。由于后者的搜索空間更大,因此2D目標檢測領域的解決方案是否能用于3D目標檢測依然是個疑問。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的3D目標檢測方法,在檢測過程中可以避免產生冗余的檢測,使得在評估模型預測的K個結果時采用“一對一”的匹配策略,即每個真實的物體僅匹配一個模型產生的結果。這種策略使模型可以分辨冗余的預測結果。然而,目前主流的3D目標檢測器在結構上并不適應這種策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需后處理操作的3D目標檢測方法,引入“一對一”的分配策略,同時采用新的結構來解決檢測結果存在冗余的問題。
一種無需后處理操作的3D目標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目標區域內,初始化K個3D候選框和1個物體嵌入特征;
(2)對輸入的點云樣本進行特征提取,得到點特征V;
(3)在點特征V上提取K個3D候選框的特征;
(4)使用物體嵌入特征對K個3D候選框的特征進一步進行篩選和提取,得到K個特征F∈RK×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69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