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起翹裝置及頂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76564.8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55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耀和;班兆金;王杰文;丁小輝;龐輝桂;李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1/10 | 分類號: | F16L1/10;F16L1/0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蘆玲玲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起翹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起翹裝置及頂管系統。該裝置包括:至少兩個弧形體、至少兩個減阻機構和兩個緊固機構;各弧形體依次可拆卸連接以形成一個具有開口的環形結構,環形結構套設于相鄰兩個柱狀體的連接處;兩個柱狀體的底部均可移動地設置于導軌;各減阻機構一一對應地設置于各弧形體的內側且與柱狀體相接觸以在兩個柱狀體移動時減少阻力;兩個緊固機構分別與置于環形結構開口處的兩個弧形體一一對應地可拆卸連接,兩個緊固機構共同作用使環形結構與導軌相緊固以限制兩個柱狀體翹起。本發明中,環形結構套設于相鄰兩個柱狀體的連接處,兩個緊固機構共同作用使得環形結構與柱狀體底部的導軌相緊固,從而持續對兩個柱狀體限制,避免兩個柱狀體翹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頂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防起翹裝置及頂管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雖然頂管技術比較成熟,但是在頂進過程中,頂管機與管道的連接位置或者管道與管道之間的連接位置容易跑偏,使得頂管機頭起翹或者管道起翹,這時需要吊車將重物壓在管道與頂管機頭的連接位置,操作復雜,不便于施工。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防起翹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頂管機頭或者管道易起翹的問題。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具有該防起翹裝置的頂管系統。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防起翹裝置,該裝置包括:至少兩個弧形體、至少兩個減阻機構和兩個緊固機構;其中,各弧形體依次可拆卸連接以形成一個具有開口的環形結構,環形結構用于套設于相鄰兩個柱狀體的連接處;兩個柱狀體的底部均可移動地設置于導軌;各減阻機構一一對應地設置于各弧形體的內側且與柱狀體相接觸,以在兩個柱狀體移動時減少阻力;兩個緊固機構分別與置于環形結構開口處的兩個弧形體一一對應地可拆卸連接,兩個緊固機構共同作用用于使環形結構與導軌相緊固,以限制兩個柱狀體翹起。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每個減阻機構均包括:支架和滾輪;其中,支架設置于弧形體的內側,滾輪可轉動地設置于支架且與柱狀體相接觸。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任意相鄰兩個弧形體之間均通過第一卡扣組件卡接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第一卡扣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卡合體、第一轉動桿和第一鎖緊件;其中,第一基座設置于其中一個弧形體的端部,并且,第一基座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卡合體設置于另一個弧形體的端部,第一卡合體開設有貫穿第一卡合體的第一卡合槽,第一卡合槽與第一凹槽可對合連通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轉動桿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于第一凹槽內,第一轉動桿夾設于第一通道內且第二端置于第一卡合體外,第一鎖緊件設置于第一轉動桿的第二端,以將第一轉動桿與第一卡合體相鎖緊。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第一鎖緊件為鎖緊螺母,第一轉動桿的外壁設置有螺紋,鎖緊螺母螺接于第一轉動桿且與第一卡合體相抵緊。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每個緊固機構均包括:本體和緊固組件;其中,本體為L型,本體的第一端與對應的弧形體通過第二卡扣組件卡接連接,緊固組件設置本體的第二端,緊固組件用于使本體與導軌相緊固。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導軌包括:兩個工字鋼,兩個工字鋼與兩個緊固機構一一對應;緊固組件包括:緊固螺栓和設置于緊固螺栓端部的緊固板;本體的第二端置于對應的工字鋼的兩個翼緣板之間且開設有螺紋孔,緊固螺栓螺接于螺紋孔,緊固螺栓用于推動緊固板與其中一個翼緣板相接觸,并使環形結構與導軌相頂緊。
進一步地,上述防起翹裝置中,第二卡扣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卡合體、第二轉動桿和第二鎖緊件;其中,第二基座設置于弧形體的端部,并且,第二基座開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卡合體設置于本體的第一端,第二卡合體開設有貫穿第二卡合體的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與第二凹槽可對合連通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轉動桿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于第二凹槽內,第二轉動桿夾設于第二通道內且第二端置于第二卡合體外,第二鎖緊件設置于第二轉動桿的第二端,以將第二轉動桿與第二卡合體相鎖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65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