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坐姿提醒坐墊及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6132.7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2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治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迪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C7/14 | 分類號: | A47C7/14;A47C7/40;A47C7/72;A47C3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以美啟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418 | 代理人: | 段曉旭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坐姿 提醒 坐墊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坐姿提醒坐墊,包括坐墊和設置在坐墊上的提醒裝置,坐墊包括臀墊和靠背,臀墊和靠背上均設置有與人體結構相匹配的凹陷,靠背與臀墊為一體化結構,提醒裝置包括傳感器、單片機和蜂鳴器,傳感器設置在靠背上,單片機與傳感器、蜂鳴器均通信連接;還公開了一種坐姿提醒坐墊的控制方法;能夠避免傳統穿戴式坐姿矯正裝置的強制束縛,利用傳感器對使用者的坐姿進行實時監測,有助于解決使用者坐姿不良和形體不良痛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交互坐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坐姿提醒坐墊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兒童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長時間的坐著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不良的坐姿導致越來越多的兒童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駝背、脊柱損傷等,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育。
常見的兒童坐姿提醒或反饋一般通過穿戴式矯正,由于穿戴的不便捷性及易丟失等特點,不適合兒童活躍的活動及心理狀態,并且可能會給兒童的日常使用帶來負擔或排斥心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坐姿提醒坐墊及控制方法,能夠避免傳統穿戴式坐姿矯正裝置的強制束縛,利用傳感器對使用者的坐姿進行實時監測,有助于解決使用者坐姿不良和形體不良痛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坐姿提醒坐墊,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墊和設置在坐墊上的提醒裝置,坐墊包括臀墊和靠背,臀墊和靠背上均設置有與人體結構相匹配的凹陷,靠背與臀墊為一體化結構,提醒裝置包括傳感器、單片機和蜂鳴器,傳感器設置在靠背上,單片機與傳感器、蜂鳴器均通信連接;使用者坐在坐墊上,由設置在坐墊上的提醒裝置對人體的位置進行識別監測,當坐姿不正確時由蜂鳴器進行鳴叫提醒使用者更改至正確的坐姿后停止鳴叫。
可選的,臀墊與靠背之間的夾角為60-100°;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使坐姿更加舒適。
可選的,臀墊的下方設置有墊塊;起到加強效果,保證穩定耐用。
可選的,傳感器至少設置有一個,傳感器包括紅外發射管和接收管,紅外發射管朝向靠背與人體接觸的一側;通過紅外發射管發射紅外光波,經過人體或者遮擋物反射后,紅外接收管接收到光線后的強弱來觸發數字信號,接收管沒有觸發的情況下,單片機控制蜂鳴器聲音提示報警,接收管有觸發的情況下,單片機控制蜂鳴器無提示報警。
可選的,還包括電位器,電位器用于調整紅外發射管的發射功率;電位器一般通過VR來調整紅外發射管的發射功率,從而實現人體或者遮擋物與接收管的距離調整,該距離為預設正確坐姿下臀部或腰部節點與接收管之間的距離,該距離依據不同使用者可設置成不同數值。
可選的,還包括電源裝置,電源裝置安裝在蜂鳴器上,電源裝置與蜂鳴器電連接;電源裝置為蜂鳴器進行供電。
采用上述的一種坐姿提醒坐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利用傳感器監測人體坐姿,當坐姿處于正常值時傳感器向單片機發出信號;當單片機在一定周期內未檢測到傳感器信號時,視為坐姿異常或傳感器故障,蜂鳴器進行鳴叫提示;若持續多次的周期內單片機均未檢測到傳感器信號,視為人員離開,蜂鳴器鳴叫提示后進入節能待機狀態;通常設定每個周期為3秒,當3秒內單片機沒有檢測到傳感器的接收管信號時視為傳感器故障或坐姿不規范,當出現上述情況時,蜂鳴器鳴叫提示使用者調整坐姿,若多次調整坐姿后仍出現蜂鳴器鳴叫提示需更換傳感器配件,當單片機在每個周期3秒內檢測到傳感器接收管信號,則蜂鳴器無聲音提示,若連續10個3秒的周期內單片機均為檢測到傳感器信號,視為人員離開,蜂鳴器進行鳴叫提示,若鳴叫提示過程中有信號傳入單片機則繼續工作,若仍無信號傳入則蜂鳴器進入節能待機狀態,節約電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迪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迪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613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