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3502.1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33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馬艷玲;陳富林;李晶;薛姝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2 | 分類號: | E21B43/22;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瑋 |
| 地址: | 71006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弓形 微生物 現場 試驗 效果 評價 中的 應用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及其方法,屬于三次采油技術領域。本發明首次提供了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通過測定微生物驅油前后地層弓形菌的豐度變化,判斷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的效果。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方法,包括測定微生物驅油前后地層弓形菌的豐度變化。本發明的方法豐富并補充了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內容中微生物特征指標。利用該方法進行現場試驗效果評價,簡化了以往現場試驗效果評價內容中微生物特征指標檢測內容,簡化了現場檢測人員的工作量,操作簡單、結果準確、適用性廣,可廣泛地應用于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的評價。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三次采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油田經過多年注水開發后,在油藏內部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微生物群落體系,各類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油藏中共同參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作用。微生物驅油技術是一類通過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具有投資成本低、不產生污染和應用范圍廣等優點。微生物驅油技術包括內源激活地層本源微生物和外源加入驅油菌劑兩種。無論哪種技術最終都對地層內本源微生物的生態體系造成影響。
弓形菌是一類油藏地層本源微生物,為嚴格厭氧菌,在油田地層內普遍存在。目前的報道中指出該菌屬中某些種具有硫化物氧化和硝酸鹽還原功能,參與了油藏中氮、硫元素的代謝。傳統的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的評價內容中微生物特征指標包括了驅油功能菌濃度和乙酸根濃度。驅油功能菌需要分別統計烴氧化菌、反硝化細菌、產甲烷菌和厭氧發酵菌的濃度。內容多而雜,而且重點不突出,也增添了現場試驗效果評價的難度。現有技術并未公開弓形菌與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有關的技術內容。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和評價方法,簡單、準確,省去了功能微生物的培養環節,降低了現場操作人員的實驗難度,適用性廣,可廣泛地應用于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結果的評價。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弓形菌在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通過測定微生物驅油前后地層弓形菌的豐度變化,判斷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的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評價方法,包括測定微生物驅油前后地層弓形菌的豐度變化,若驅油后弓形菌豐度與驅油前弓形菌豐度的差值≥5%,則油井表現出增產效果。
優選的,在油藏微生物驅油前3個月內和驅油后6個月進行現場油井采出液取樣,獲得地層水樣品中的微生物菌體;對微生物菌體進行多樣性分析,對比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前后弓形菌豐度數值變化情況。
優選的,所述采出液的保存和所述地層水樣品的處理過程均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優選的,所述獲得地層水樣品中的微生物菌體包括以下步驟:將采出液油水分離后,除雜,微孔過濾膜過濾。
優選的,所述微孔過濾膜為有機微孔過濾膜或醋酸纖維膜,所述微孔過濾膜的孔徑為0.22μm。
優選的,所述多樣性分析包括如下步驟:利用帶有DNA條形碼的引物341F:5′-CCTACGGGRBGCASCAG-3′;806R:5′-GGACTACNNGGGTATCTAAT-3′進行PCR擴增,膠回收、測序建庫后進行雙端測序,去除測序接頭后拼接雙端測序序列,質控,重抽樣,以97%相似性作為標準劃分操作分類單元,并基于RDP數據庫進行物種注釋,分析群落結構動態變化。
優選的,所述雙端測序為采用Illumina HiSeq 250進行2×250bp雙端測序。
優選的,所述質控具體為去除平均質量小于30和/或長度小于300bp的低質量序列和嵌合體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大學,未經西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35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