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2186.6 | 申請日: | 2021-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51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陽吉長 | 申請(專利權)人: | 谷醫堂(湖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P1/00;A61P1/04;A61K35/6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錢學宇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高新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胃病 中藥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中草藥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劑以姜厚樸作君藥,溫中止嘔、運化行氣、助中焦;以肉桂和黃連作臣藥,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解渴生津;以砂仁、白芍、麩炒枳殼、蓽澄茄作佐藥,溫中理氣、溫脾止瀉、緩中止痛;以訶子、麩炒海螵鞘、制烏梅、黨參作佐藥,澀腸止瀉、制酸止痛,補脾養胃;以甘草片作使藥,緩和諸藥峻烈之性,與白芍配伍緩中止痛。該方劑多以溫熱藥為主,以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為主治則,促進胃黏膜細胞增生,增加胃酸分泌,緩解胃萎縮癥狀,恢復腸胃功能。對于慢性胃炎、胃潰瘍、腸應激綜合征等具有極高的治愈率。制備方法流程簡單,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適合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草藥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慢性病。胃潰瘍主要是發生與黏膜損害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復等因素之間的失衡有關。慢性胃炎、胃潰瘍是消化系統中最為常見、多發的疾病,也是一個在診治中令人困惑和難以掌握的慢性疾病。有45%左右的人經常出現胃部疼痛、飽脹、泛酸、噯氣、燒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癥狀,多為慢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胃炎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約占門診胃鏡檢查患者的90%,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特別是中老年患者更為多見。
在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當中,有8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潰瘍發病有明顯季節性,氣溫驟變和天氣寒冷的11、12月及1-3月份易發病,夏季氣候溫度穩定,發病率最低。隨著年齡增長,胃潰瘍的相對發病率會顯著上升,發病年齡高峰期為50~60歲,男女比例為3.6:1,復發率為60%~80%,約10%的人在其一生中某個時期曾患過此病。
世界各國人群發病率有顯著差異,不同時期、地理、氣候、民族、遺傳和生活習性等均對胃潰瘍的流行病學有一定影響,治療胃潰瘍已成為當今醫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各地的研究報道顯示IBS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多發病,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為此而就診每年花費高額的醫療費用,患者的生存質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慢性胃炎、胃潰瘍在中醫學中屬“胃脘痛”、“痞滿”、“嘈雜”等范疇。其常見病因為脾胃虛弱,或勞倦內傷、久病傳中、用藥不當傷及脾胃,該病也可因情志內傷和飲食所傷而致。
中醫將胃潰瘍分為以下五種類型:肝胃氣滯型、血瘀阻絡型、肝胃郁熱型、脾胃虛寒型、胃陰不足型。脾胃虛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氣滯、血瘀是其基本的病理變化,中醫治療該病以健脾益胃、理氣化瘀為根本。胃脘痛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如《靈樞·邪臟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靈樞·脹論》又曰:“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臭,妨于食,大便難”。明清時期,胃脘痛病名正式確立,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提到,前代醫家將胃脘、心痛混為一談的原因是:“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心而痛之名”。痞滿病名首見于《傷寒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明確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還將痞滿與結胸作了鑒別,創諸瀉心湯治療,一直為后世醫家所效法。嘈雜始見于《丹溪心法·嘈雜》,其日:“嘈雜,是痰因火動,治痰為先。”又說“食郁有熱。”《景岳全書·嘈雜》:“嘈雜一證,或作或止,……似饑非饑,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中懊儂,莫可名狀”。IBS屬中醫學“腹痛”“泄瀉”“便秘”“郁證”范疇。肝脾失調、肝郁脾虛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同時,本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礙,包括焦慮、抑郁、緊張、失眠等,嚴重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中醫學調肝運脾治療的作用機制與調節其腦-腸軸功能有關,這與中醫認為本病與心神不寧致心胃(心腸)不和十分吻合。《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喜則散、怒則激、憂則聚、驚則動、臟氣隔絕,精神奪散,以致溏泄,”就說明泄瀉與情緒存在一定關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谷醫堂(湖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谷醫堂(湖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21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