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1256.6 | 申請日: | 2021-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24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繼紅;李仁強;薄洋;衣忠強;鄭楊;鐘雨濤;張天宇;呂義文;趙玉琪;管清鐸;陳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九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5/46;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沈陽友和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54 | 代理人: | 楊群 |
| 地址: | 110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體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施作地下連續墻、導墻、抗拔樁、降水井及高壓旋噴柱;
S2、開挖第一道基坑,并在所述第一道基坑達到第一預設高度后施作冠梁、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及擋土墻,其中,所述第一道基坑外側的所述地下連續墻通第一長主筋作為所述擋土墻主筋,所述第一道基坑內側的所述地下連續墻通第二長主筋在所述冠梁頂部預留鋼筋接駁器;
S3、依次施作第二道鋼支撐、第三道鋼支撐及第四道鋼支撐;
S4、依次施作底層結構、中層結構及頂層結構;
S5、施作地面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依次施作第二道鋼支撐、第三道鋼支撐及第四道鋼支撐的具體步驟包括:
所述第二道鋼支撐的具體步驟為:開挖第二道基坑,當開挖至0.4米至0.6米時架設第一鋼支撐并施加第一預加軸力和第一伺服系統,之后繼續開挖,直至所述第二道基坑達到第二預設高度;
所述第三道鋼支撐的具體步驟為:開挖第三道基坑,當開挖至0.4米至0.6米時架設第二鋼支撐并施加第二預加軸力和第二伺服系統,之后繼續開挖,直至所述第三道基坑達到第三預設高度;
所述第四道鋼支撐的具體步驟為:開挖第四道基坑,當開挖至0.4米至0.6米時架設第三鋼支撐并施加第三預加軸力和第三伺服系統,之后繼續開挖,直至所述第四道基坑達到第四預設高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施作底層結構的具體步驟包括:
首先施作底板墊層、底板防水層、細石砼保護層及第一部分側墻防水層;
然后澆筑底板、底梁及第一部分側墻混凝土;
最后拆除所述第三道鋼支撐及所述第四道鋼支撐,并設置泄水孔,拆除井點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施作地面結構的具體步驟還包括:封閉所述泄水孔和所述降水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施作中層結構的具體步驟包括:
首先施作中板防水層、中柱、中板、中梁及第二部分側墻混凝土;
然后拆除所述第二道鋼支撐、第一道砼支撐及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施作導墻、地下連續墻、抗拔樁、降水井及高壓旋噴柱的具體步驟中還包括:施作零時立柱;
所述然后拆除第二道鋼支撐、第一道砼支撐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撐的具體步驟還包括:拆除所述零時立柱。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施作頂層結構的具體步驟包括:
首先施作頂板防水層、頂住、頂板、頂梁及第三部分側墻混凝土;
然后拆除所述擋土墻鑿出所述第一長主筋,并施作所述頂板兩端以使所述頂板兩端外伸分別與兩側的所述冠梁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施作導墻、地下連續墻、抗拔樁、降水井及高壓旋噴柱的具體步驟之前還包括:整理場地以使所述場地平整,之后設置圍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開挖第一道基坑的具體步驟之前還包括:提前18天至22天進行坑內降水。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施作冠梁、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及擋土墻的具體步驟之前還包括:鑿除所述地下連續墻的墻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九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九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125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圖像誤匹配對去除方法、裝置及終端
- 下一篇:一種T臺表演環境模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