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再生PVB復合層壓織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0940.2 | 申請日: | 2021-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56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筱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8 | 分類號: | B32B27/08;B32B27/30;B32B27/36;B32B33/00;B32B7/12;B32B9/02;B32B9/04;C09J16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權 |
| 地址: | 31125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再生 pvb 復合 層壓 織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再生PVB復合層壓織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織物包括織物層和至少一層PVB復合層,所述的織物層與PVB復合層之間設有粘結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B復合層中PVB的含量至少為40%,所述的粘結層由環氧類化合物構成,所述的織物層由天然纖維、人造纖維或兩者的組合構成,此外,在織物的PVB復合層中還可以添加無機物填料、增塑劑、抗氧化劑、抗紫外劑和爽滑劑等添加劑成分,以改善PVB復合層的性能。在制備該織物時,首先將PVB復合層的各原料混合并制備成膜,隨后將PVB膜與涂有粘結劑的織物層在輥壓機的作用下粘合成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層壓織物,尤其一種改性再生PVB復合層壓織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乙烯醇縮丁醛(PVB)夾膠玻璃因其優異的光學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安全性能在汽車、建筑安全玻璃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夾膠玻璃作為損耗品,汽車擋風玻璃和建筑夾膠安全玻璃每年的報廢量是巨大的。玻璃填埋和焚燒都不是好的處理方法。如何將這些報廢的夾膠玻璃回收再利用成為了工業界和環保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作為無機物的玻璃可以通過粉碎回收后,再次煉制成玻璃或者是作為玻璃纖維的原材料,而PVB膠片的回收利用則具有不同的方向。
中國專利CN104441886,介紹了一種回收利用夾膠玻璃的方法,將玻璃粉碎分級回收?;厥盏腜VB膜干燥造粒后流延或者壓延成膜與紡織物復合做成水面料。然而其在做紡織物與PVB膜中間還有一層聚氨酯的粘結層來增加PVB膜與聚氨酯層的粘結力。聚氨酯層的存在使得生產過程復雜,聚氨酯在涂布過程中使用的溶劑也使得生產環境惡劣,成本也大幅增加。
美國專利US8486848也介紹了一種PVB織物復合材料,織物與PVB直接復合或者也是也通過粘結層與PVB復合??椢镏苯优cPVB復合存在接著強度不高的缺點,而通過粘結層來復合又會有上述的生產過程復雜,生產環境惡劣,成本較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對廢棄的汽車擋風玻璃和建筑夾膠玻璃中PVB膠片進行回收和利用,減少廢棄物處理帶來環境和經濟上的問題,改進現有技術中PVB織物復合材料在PVB復合層和織物層粘結方面的一些問題的一種改性再生PVB復合層壓織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改性再生PVB復合層壓織物,它由織物層和至少一層附著在織物層上的PVB復合層組成,織物層與PVB復合層之間設有用于粘結兩者的粘合層,所述的PVB復合層至少包含有40%的PVC,所述的粘合層中設有環氧類化合物構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PVB復合層厚度為0.2~2mm。PVB復合層厚度過薄時則容易破損,過厚則會嚴重影響織物的柔性,在0.2~2mm的范圍內,PVB復合層在對織物進行改性的同時,不會對織物本身的柔韌性產生較大影響。
作為優選,上述的織物層是由合成纖維或天然纖維或者兩者的結合紡織而成,所述的合成纖維包括但不限于滌綸纖維、氨綸纖維、錦綸纖維、腈綸纖維一種或多種,所述天然纖維包括但不限于棉纖維、麻纖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所述的PVB復合層中的PVC材料是夾層玻璃回收中的PVB模片加工而成。每年大量的報廢夾層玻璃包括汽車前風擋玻璃和建筑安全玻璃會產生大量的回收PVB膜片。對這些PVB膜片的回收利用能節約大量的能源與水資源,并減少塑料垃圾對于環境的污染。本發明中的PVB組分優選從夾層玻璃中回收利用的PVB膜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09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