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精量穴播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67066.7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62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沈琦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C7/00 | 分類號: | A01C7/00;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華 |
| 地址: | 313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穴播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種子播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精量穴播裝置。包括:種子槽、傳送帶、振動器、遮擋板;傳送帶呈閉合環狀,傳送帶上設置有多個凹槽;遮擋板與傳送帶相對應,傳送帶能夠相對于遮擋板轉動;種子槽與振動器傳動連接,種子槽上設置有輸出口,輸出口與傳送帶相對應。現有技術中,雖然能夠完成種子的自動種植,但是傷種率較高,穴合格率較低,成穴性較差。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通過振動器的震動以及結構設計對凹槽內種子的數量進行控制,以保證較高的穴合格率,同時可有效防止種子與其他零部件之間產生強制外力作用,從而降低傷種率,另一方面可與遮擋板配合使得凹槽內的種子能夠同時落下,從而提高成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子播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精量穴播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的農作物收成量,對于種子播種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同時,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播種面積,就需要不斷增加播種效率。因此,人工播種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播種需求。
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農業用種子定量播種裝置【申請號:CN201721405250.9、公開號:CN207305368U】包括:播種箱,播種箱的左側壁的上端設有連接桿,連接桿的左側末端設有推桿,播種箱的頂端設有上蓋,上蓋的右側設有上蓋轉軸,上蓋的下側設有種子儲存室,種子儲存室的底端開口處設有播種翻轉輪,播種翻轉輪的外側周圍設有分離齒,播種翻轉輪的右側設有轉動齒圈,播種翻轉輪與轉動齒圈內部設有定位銷,定位銷兩側末端與轉軸支架連接,轉軸支架的底端設有支架底座,播種箱的左側底端設有驅動小輪,播種箱的右側底端設有移動小輪。雖然該專利的技術方案通過機械手段有效提高了播種效率,但是該技術方案需要通過旋轉翻轉輪的方式實現相應的功能,而翻轉輪在旋轉過程中,一方面種子易落入翻轉輪與其他零部件的空隙中,造成種子損壞,導致傷種率較高,另一反面,翻轉輪翻出種子為一個連續動態過程,這個過程中持續有種子輸出,造成種子持續落在地面上,進而導致成穴性較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稻精量穴播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水稻精量穴播裝置,包括:種子槽、傳送帶、振動器、遮擋板;傳送帶呈閉合環狀,傳送帶上設置有多個凹槽;遮擋板與傳送帶相對應,傳送帶能夠相對于遮擋板轉動;種子槽與振動器傳動連接,種子槽上設置有輸出口,輸出口與傳送帶相對應。
在實際應用時,環狀傳送帶呈持續的周期性運轉,從而使得上面的凹槽呈周期性運動。將種子置于種子槽內,啟動振動器,在振動器的振動下,種子將通過輸出口進入傳送帶的凹槽內。通過調整振動器的振動頻率,使得單位時間內種子的輸出數量處于合理的范圍內,進而使得落在單個凹槽內的種子不會因數量過多而凸出于凹槽外,從而使得凹槽通過遮擋板時,種子不會與遮擋板或其他零部件的邊緣相抵觸造成種子的損壞,由此以降低傷種率。通過遮擋板可將種子限制在凹槽內,從而對種子脫離凹槽的脫離位置進行限制。當凹槽通過遮擋板所在的位置時,種子才能夠脫離凹槽,從而使得種子能夠在一個統一的位置脫離。同時,在振動器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種子在脫離凹槽時因相互堆疊導致脫離過程存在先后順序。由此,通過遮擋板與振動器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裝置的成穴性。
進一步的,種子槽設置在與傳送帶的載物面相對應的一側。
進一步的,輸出口設置在種子槽的一側,輸出口上設置有輸出板;輸出板與傳送帶之間設置有夾角;輸出板上設置有多個通孔。
進一步的,遮擋板設置在傳送帶載物面的外表面,遮擋板能夠與凹槽的上表面相貼合。
進一步的,遮擋板靠近地面的一側還設置有播種口,播種口與傳送帶相對應。
進一步的,還包括擋塊,擋塊與傳送帶相貼合,傳送帶能夠相對于擋塊運動。
進一步的,擋塊的數量為兩個;擋塊分別設置在種子槽的兩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70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