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66470.2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65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佳琪;代彥兵;張馳;許潭;趙志猛;鄭文瑞;張海峰;崔叢澤;孫建輝;王鑫;周俊松;王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32 | 分類號: | E04G21/32 |
| 代理公司: | 鄭州優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鄭園 |
| 地址: | 450003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空 外墻 安全帶 固定 錨固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通過鋼絲繩環抱剪力墻來連接安全帶可操性差、浪費人力、物力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貫穿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的護套,與所述護套穿插配合設置有螺桿,螺桿的長度大于護套的長度,螺桿位于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外側的端部設置有螺母和安全繩連接結構,位于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內側的端部鉸接有連桿組件,連桿組件包括鉸接螺桿端部的第一桿件,第一桿件鉸接有第二桿件,第二桿件背離第一桿件的一端沿螺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在螺桿上。本發明可將安全帶直接固定在剪力墻、暗柱及框架柱上,從而滿足現場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高層建筑多為框剪結構,在二次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工人在外墻邊緣作業,根據安全施工規范,需要穿戴安全帶作業。安全帶固定方式一般為:鋼絲繩環抱剪力墻,再采取施工工人安全帶與環抱鋼絲繩相連接的方式確保在外墻邊緣施工安全。這種傳統工藝的鋼絲繩環抱剪力墻存在可操性差、浪費人力、物力的問題,不僅安裝拆卸繁瑣,而且當需要鉆孔時,需要鉆較大的孔洞;若不鉆孔來安裝環抱鋼絲,則需要超長且較多的鋼絲。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通過鋼絲繩環抱剪力墻來連接安全帶可操性差、浪費人力、物力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包括貫穿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的護套,與所述護套穿插配合設置有螺桿,螺桿的長度大于護套的長度,螺桿位于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外側的端部設置有螺母和安全繩連接結構,位于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內側的端部鉸接有連桿組件,連桿組件包括鉸接螺桿端部的第一桿件,第一桿件鉸接有第二桿件,第二桿件背離第一桿件的一端沿螺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在螺桿上。
所述螺桿上設置有軸向的滑道,第二桿件背離第一桿件的一端滑動設置在滑道上。
所述螺母相對螺桿的軸向移動范圍的長度等于滑道的長度,當第二桿件背離第一桿件的一端位于滑道的最右端時,第二桿件與螺桿垂直。
所述連桿組件設置有兩個,兩個連桿組件關于螺桿對稱設置,螺桿位于兩個連桿組件之間。
兩個第二桿件背離第一桿件的一端通過滑動銷柱鉸接相連,滑動銷柱與滑道穿插配合,兩個第一桿件通過轉動銷柱鉸接在螺桿的端部。
所述連桿組件的伸直時的徑向尺寸小于護套的內徑。
所述安全繩連接結構為高強鉤環,高強鉤環與螺桿一體成型設置。
所述護套為高強鋼管,所述螺桿為高強螺桿。
所述螺母與護套固定連接。
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的使用方法,安裝時:在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上設置鉆孔或預留孔,在鉆孔或預留孔中設置穿墻套管,然后將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插入穿墻套管使安全繩連接結構和連桿組件分別位于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的外側和內側,正向旋轉螺桿,使螺桿相對護套向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的外側移動,直至連桿組件被撐開,然后在安全繩連接結構上連接安全帶;拆卸時:將安全帶從安全繩連接結構上取下,反向旋轉螺桿,使螺桿相對護套向剪力墻或暗柱或框架柱的內側移動,直至連桿組件平行于螺桿,從窗墻套管中抽出高空外墻安全帶固定錨固裝置。
本發明可將安全帶直接固定在剪力墻、暗柱及框架柱上,從而滿足現場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要求。本發明有效地解決高層外墻處施工人員安全問題,可有效降低鋼絲環抱剪力墻傳統工藝所產生的安全隱患;有效節約了材料投入、人工的投入;該裝置安裝方便,可操作性強,能有效確保施工人員安全要求;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64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顆粒收集裝置
- 下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視頻監控系統、方法、存儲介質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