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過界面調控制備碳納米管/銅復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64109.6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53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陶靜梅;劉楊;易健宏;鮑瑞;劉意春;李鳳仙;李才巨;游昕;談松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1/05 | 分類號: | C22C1/05;C22C9/00;C22C32/00;B22F3/105;B22F9/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王遠同 |
| 地址: | 650000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過 界面 調控 制備 納米 復合材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通過界面調控制備碳納米管/銅復合材料的方法,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本發明以CNTs、Ti粉以及Cu粉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無壓放電等離子燒結(SPS)工藝等制備出碳納米管包覆碳化鈦鍍層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所述方法通過在CNTs表面包覆界面相鍍層,降低與Cu粉的密度差并在不破壞CNTs結構的前提下使得增強體在Cu基體中分散更加均勻;同時由于界面相鍍層的存在降低了CNTs與Cu之間的潤濕角,從而改善增強體與Cu基體間的界面結合;此外,通過調節生成TiC鍍層的Ti粉與CNTs含量可控制生成TiC鍍層的含量及形貌,從而制備力學性能優異的復合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界面調控制備碳納米管/銅復合材料的方法,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領域。
背景技術
碳納米管(CNTs)由于其優異的力學、電學和熱學性能而被視為復合材料領域理想的增強體之一。銅基復合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導電、導熱以及耐腐蝕性而廣泛應用于電子器件,集成電路散熱板,汽車轉子等領域。在碳納米管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研究中,如何發揮CNTs與Cu各自的優點,制備出力學、電學性能優良的復合材料引起了海內外學者廣泛的研究。
在CNTs/Cu基復合材料中,CNTs由于其自身范德華力的存在極易團聚,從而造成在Cu基體中的分散不均勻,以及CNTs與Cu基體界面之間潤濕性差,導致了在拉伸實驗中復合材料的過早失效,不能充分發揮CNTs優良的性能,如何改善上述問題成為獲得性能優良的CNTs/Cu復合材料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界面調控制備高強高韌碳納米管/銅復合材料的方法,制備方法主要為:在不破壞CNTs完整結構的前提下在CNTs表面包覆界面相鍍層,降低與Cu的密度比,從而提高增強體在Cu基體中的分散性,同時改善增強體與Cu基體間的界面結合,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具體步驟如下:
(1)將酸化的CNTs和Ti粉分別加入到酒精中進行超聲處理,獲得分散均勻的CNTs與Ti粉溶液,其中,CNTs與Ti粉質量比為1:4。
(2)將步驟(1)中制備的溶液放入球磨罐中進行初次球磨,待球磨結束,額外加入經過超聲分散的CNTs,繼續第二次球磨,待球磨結束后抽濾、干燥并研磨得到CNTs-Ti-CNTs復合粉末。
(3)將步驟(2)中所獲得的CNTs-Ti-CNTs復合粉末經過無壓SPS燒結獲得TiC@CNTs復合粉體。
(4)將步驟(3)中所制得的TiC@CNTs超聲分散在酒精中,與Cu粉混合球磨,球磨后得到TiC@CNTs/Cu復合粉體。
(5)將步驟(4)中所制得的TiC@CNTs/Cu復合粉末經SPS燒結,得到TiC@CNTs/Cu復合塊體材料。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1)中超聲處理時間為0.5~1.5 h;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步驟(2)中初次球磨時間為20~24h,第二次球磨時間為0.5~3h。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2)中額外添加CNTs質量與CNTs與Ti粉質質量之和的比例為1:8~4:1。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3)所述無壓SPS燒結工藝為:升溫速率為100~200℃/min,燒結溫度為900~1300℃,保溫時間為5~30min。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4)所述TiC@CNTs/Cu復合材料中Cu粉的體積分數為97.5vol%~99.5vol%,中TiC@CNTs/Cu復合材料中TiC@CNTs體積分數為0.5~2.5 vol%。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5)中SPS燒結工藝為:升溫速率為100~200℃/min,溫度為600~900℃,保溫時間為5~20 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41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