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從釩鈦磁鐵礦選擇性提取鐵、鈦和釩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263182.1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65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哲;焦樹強;王京秀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北京科技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 |
| 主分類號: | C22B34/12 | 分類號: | C22B34/12;C22B34/22;C21B13/00;B03C1/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誠志合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李明香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磁鐵礦 選擇性 提取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從釩鈦磁鐵礦選擇性提取鐵、鈦和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釩鈦磁鐵礦和還原劑混合料在設定溫度和氣氛下進行還原處理;2)將反應完成后的樣品在惰性氣氛下進行冷卻,然后進行破碎、磁選分離;4)將富釩鈦料進行低溫流態(tài)化氯化處理,尾氣冷凝?蒸餾后得到氯化鈦和氯化釩的混合液體;5)通過化學吸附法將混合液體中氯化鈦和氯化釩進行分離。該方法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收得率高的有益效果,相對于傳統(tǒng)的高爐熔煉法中回收鐵、鈦、釩,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中鐵、鈦、釩的回收率分別在81%以上、73%以上、70%以上。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釩鈦磁鐵礦高效綜合利用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從釩鈦磁鐵礦選擇性提取鐵、鈦和釩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釩鈦磁鐵礦是一種以鐵、鈦、釩為主的復合共生礦。我國攀西地區(q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約為100億噸,其共生的鈦占全國鈦總儲量的90.5%、世界鈦總儲量的35.2%,釩約占全國釩總儲量的62.6%、世界釩總儲量的7.3%,具有極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我國釩鈦磁鐵礦利用的方法主要為高爐法。該方法是將釩鈦磁鐵精礦先經(jīng)造塊處理后送高爐冶煉得到含釩鐵水與含鈦高爐渣。含釩鐵水再經(jīng)轉(zhuǎn)爐吹煉,大部分釩被選擇性氧化進入爐渣,所得含釩爐渣或用傳統(tǒng)的水法提釩工藝制取或用于冶煉釩鐵合金。針對含鈦高爐渣(TiO2含量約20-25%)中TiO2利用問題,攀枝花鋼鐵公司成功開發(fā)了“高溫碳化-低溫氯化”工藝,將含鈦高爐渣與碳還原劑混合后加入密閉電爐在1600-1800℃高溫下碳化,碳化高爐渣在流化床中低溫下氯化制取TiCl4。
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可以實現(xiàn)對釩鈦磁鐵礦規(guī)模化利用,但存在的缺點是不能忽視的。首先,釩鈦磁鐵礦中鐵、鈦、釩三種元素的回收分別要采取“高爐-轉(zhuǎn)爐”、“高溫碳化-低溫氯化”及“轉(zhuǎn)爐提釩”三種方法,工藝過程復雜,流程長,效率低;第二,能量消耗大,例如在提取鈦過程中,物料首先在高爐中經(jīng)歷1600℃以上高溫還原及熔分,之后在電爐中經(jīng)歷1600-1800℃的高溫碳化,物料的多次高溫處理大大降低了高爐法能量效率;第三,高爐冶煉必須用價格高的焦碳作為還原劑;第四,物料在進入高爐熔煉前,需要添加熔劑造塊,熔劑在熔煉后進入高爐渣降低了高爐渣中TiO2品位,增加了后續(xù)TiO2提取的難度。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存釩鈦磁鐵礦利用方法中的種種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從釩鈦磁鐵礦選擇性提取鐵、鈦和釩的方法,旨在達到工藝流程短和還原時間短、還原溫度低、鐵鈦釩綜合利用率高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從釩鈦磁鐵礦選擇性提取鐵、鈦和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釩鈦磁鐵礦和還原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球磨至所述釩鈦磁鐵礦和還原劑粒度在200目以下得到混合料;
2)將混合料在設定溫度和氣氛下進行還原處理,反應溫度為1250-1400℃,反應氣氛為氮氣氣氛或者氫氣與氮氣混合氣氛,反應時間為2-4小時;
3)將反應完成后的樣品在惰性氣氛下進行冷卻,然后進行破碎、磁選分離得到還原鐵粉和富釩鈦料;
4)將富釩鈦料進行低溫流態(tài)化氯化處理,氯化劑為氯氣,反應溫度為200-500℃,反應時間1-4小時,尾氣冷凝-蒸餾后得到氯化鈦和氯化釩的混合液體;
5)通過化學吸附法將混合液體中氯化鈦和氯化釩進行分離。
進一步的,所述釩鈦磁鐵礦的組分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TiO2 12-14、FeO 31-34、Fe2O3 40-43、CaO 1-2.5、MgO 3-4.6、SiO2 3-5、Al2O3 4-6、V2O5 0.56-1.57。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未經(jīng)北京科技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3182.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