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筆跡同步方法、裝置、系統、終端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63015.7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49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昊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354 | 分類號: | G06F3/0354;G06F3/038;G06F3/042;G06T11/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德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楊中強;萬振雄 |
| 地址: | 52885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筆跡 同步 方法 裝置 系統 終端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筆跡同步方法、裝置、系統、終端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能夠進行虛擬筆跡和真實筆跡的同步,該方法包括:在數碼筆書寫時,通過不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數碼筆投射在書寫面上的光斑的第一圖像,以及通過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數碼筆和書寫面的第二圖像;數碼筆包括光發射器,光發射器用于發射不可見光;根據從第一圖像中識別出的光斑生成虛擬筆跡;根據書寫面和數碼筆在第二圖像中的第一相對位置確定虛擬筆跡與虛擬的書寫展示頁面的第二相對位置;基于第二相對位置在書寫展示頁面上輸出虛擬筆跡,能夠進行虛擬筆跡和真實筆跡的同步,還可以為用戶保留真實的書寫體驗。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筆跡同步方法、裝置、系統、終端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若需要將在作業本或者試卷等紙質材料上書寫的內容數字化,往往只能在完成書寫后對這些材料進行掃描,以生成與這些紙質材料對應的電子文件。在實踐中發現,掃描只能在學生完成書寫后進行,無法對虛擬筆跡和真實筆跡進行同步。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筆跡同步方法、裝置、系統、終端設備及存儲介質,能夠進行虛擬筆跡和真實筆跡的同步。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筆跡生成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不可見光攝像模組和可見光攝像模組;所述方法包括:在數碼筆書寫時,通過所述不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投射在書寫面上的光斑的第一圖像,以及通過所述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和所述書寫面的第二圖像;所述數碼筆包括光發射器,所述光發射器用于發射不可見光,以在所述書寫面上形成光斑;根據從所述第一圖像中識別出的光斑生成虛擬筆跡;根據所述書寫面和所述數碼筆在所述第二圖像中的第一相對位置確定虛擬筆跡與虛擬的書寫展示頁面的第二相對位置;基于所述第二相對位置在所述書寫展示頁面上輸出所述虛擬筆跡。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筆跡同步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數碼筆;所述終端設備包括不可見光攝像模組和可見光攝像模組,所述數碼筆包括光發射器;所述數碼筆,用于在書寫面上書寫時,通過所述光發射器發射不可見光,以在所述書寫面上形成光斑;所述終端設備,用于通過所述不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投射在書寫面上的光斑的第一圖像,以及通過所述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和所述書寫面的第二圖像;以及,用于根據從所述第一圖像中識別出的光斑生成虛擬筆跡;以及,根據所述書寫面和所述數碼筆在所述第二圖像中的第一相對位置確定虛擬筆跡與虛擬的書寫展示頁面的第二相對位置;以及,基于所述第二相對位置在所述書寫展示頁面上輸出所述虛擬筆跡。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筆跡生成裝置,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不可見光攝像模組和可見光攝像模組;所述裝置包括:采集模塊,用于在數碼筆書寫時,通過所述不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投射在書寫面上的光斑的第一圖像,以及通過所述可見光攝像模組采集包括所述數碼筆和所述書寫面的第二圖像;所述數碼筆包括光發射器,所述光發射器用于發射人眼不可見的光線,以在所述書寫面上形成光斑;筆跡生成模塊,用于根據從所述第一圖像中識別出的光斑生成虛擬筆跡;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書寫面和所述數碼筆在所述第二圖像中的第一相對位置確定虛擬筆跡與虛擬的書寫展示頁面的第二相對位置;輸出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相對位置在所述書寫展示頁面上輸出所述虛擬筆跡。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存儲器及處理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處理器實現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任一筆跡同步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任一筆跡同步方法。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申請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301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離散變量的QKD密鑰協商方法
- 下一篇:一種質譜儀取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