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多孔陶瓷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多孔陶瓷組合物前體、電子煙霧化芯和電子煙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261685.5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732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戈;林信平;唐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8/06 | 分類號: | C04B38/06;C04B35/63;C04B35/622;C04B35/14;C04B35/10;A24F40/46;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姚章國 |
| 地址: | 518118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陶瓷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組合 物前體 電子 煙霧 | ||
為克服現(xiàn)有電子煙的多孔陶瓷霧化芯存在韌性不足,導致鎳引線脫落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孔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組分:陶瓷基體45~98.9份、助燒氧化物0.6~20份、鈮氧化物0.0005~0.25份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0.1~10份。同時,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上述多孔陶瓷的制備方法的應用以及用于制備上述多孔陶瓷的多孔陶瓷組合物前體、包括上述多孔陶瓷的電子煙霧化芯和電子煙。本發(fā)明提供的多孔陶瓷其主要應用于電子煙霧化芯上,具有較好的強度和韌性,能夠避免鎳引線燒結時在多孔陶瓷上收縮脫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電子煙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孔陶瓷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多孔陶瓷組合物前體、電子煙霧化芯和電子煙。
背景技術
現(xiàn)階段,電子煙在歐美地區(qū)盛行,而多孔陶瓷霧化芯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抽煙的口感,是電子煙的核心部分。在制備電子煙多孔陶瓷的過程中,需要將鎳引線和多孔陶瓷燒結在一起,鎳引線在燒結時的收縮率較大,如果多孔陶瓷的韌性不夠,鎳引線的收縮會將鎳引線從陶瓷坯體結合處扯掉脫落,或者即使在燒結過程中結合也有后續(xù)脫落風險,給制程良率以及使用壽命帶來不利影響。常規(guī)多孔霧化芯陶瓷構成的物質(zhì)強度韌性都不高,因此燒出的多孔陶瓷霧化芯強度韌性低下,導致掉粉的問題,以及后續(xù)與導電金屬引線燒結在一起時,會有導電金屬引線因為收縮從陶瓷坯體上扯下的情況,最終導致產(chǎn)品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開發(fā)一種具有高韌性的霧化芯陶瓷對于電子煙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很大推動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電子煙的多孔陶瓷霧化芯存在韌性不足,導致鎳引線脫落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孔陶瓷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多孔陶瓷組合物前體、電子煙霧化芯和電子煙。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個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孔陶瓷,包括以下重量組分:
陶瓷基體45~98.9份、助燒氧化物0.6~20份、鈮氧化物0.0005~0.25份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0.1~10份。
可選的,所述多孔陶瓷包括以下重量組分:
陶瓷基體58~97.2份、助燒氧化物1.8~15份、鈮氧化物0.01~0.15份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1~3份。
可選的,所述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組分構成:
陶瓷基體45~98.9份、助燒氧化物0.6~20份、鈮氧化物0.0005~0.25份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0.1~10份。
可選的,所述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鈮、二氧化鈮、三氧化二鈮和五氧化二鈮中的一種或多種。
可選的,所述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中包括有2~4mol%的氧化釔。
可選的,所述陶瓷基體包括以下重量組分:
鋁氧化物10~50份和硅氧化物35~85份。
可選的,所述助燒氧化物包括以下重量組分:
鎂氧化物0.2~7份、鈣氧化物0.2~7份和鉍氧化物0.2~6份。
另一個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多孔陶瓷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將陶瓷基體、助燒氧化物、鈮氧化物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按重量份數(shù)配比混合進行球磨,干燥得到復合粉體;
將復合粉體與造孔劑和粘結劑混合成型得到坯體;
將坯體進行燒結去除粘結劑和造孔劑得到多孔陶瓷。
可選的,所述球磨過程中,陶瓷基體、助燒氧化物、鈮氧化物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按照:陶瓷基體45~98.9份、助燒氧化物0.6~20份、鈮氧化物 0.0005~0.25份和釔穩(wěn)定的鋯氧化物0.1~10份的重量份數(shù)配合進行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1685.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