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61256.8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18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5 |
| 發明(設計)人: | 何艷紅;周焱;王勇;伊成龍;李霄璽;景旭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01 | 分類號: | C08F2/01;C08F8/00;C08G8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政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479 | 代理人: | 輦甲武 |
| 地址: | 2002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酸性 樹脂 裝置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包括轉型溶液罐、樹脂制備床、回收溶液罐和樹脂收集槽,轉型溶液罐的輸出端通過泵分別連接樹脂制備床的進水口和回收溶液罐的輸入端,回收溶液罐的輸出端通過泵與轉型溶液罐的輸入端相連接,樹脂制備床的出水口與轉型溶液罐相連接,樹脂制備床的輸出端與樹脂收集槽相連接,在樹脂制備床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有在線pH計和在線電導率表;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快速發生中和離子交換反應的NaOH溶液針對強酸陽樹脂進行鈉型基團轉型,反應徹底以保障大于99.9%的鈉型轉型率,反應速度快,且不損傷樹脂,以提升樹脂制備效率和安全性,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樹脂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核電廠、火電廠和變頻器企業等的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
背景技術
發電廠內冷水系統的水質和發電機的絕緣性能與銅線棒的腐蝕速率密切相關,水質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機組的運行安全。國家標準中針對內冷水品質有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pH值、電導率和含銅量,GB/T?1039-2016發電機內冷水處理導則中規定定子冷卻水pH值為8.0-9.0,電導率≤2.0μs/cm(25℃),銅離子含量≤20μg/L,國家標準中推薦的值為必須滿足的水化學控制指標,但實際運行中,為了最低程度降低回路腐蝕,最佳的水化學控制范圍為pH值為8.0-8.5,電導率≤1.0μs/cm(25℃),銅離子含量≤5μg/L。采用鈉型樹脂床實現上述目標是行業內目前首選的工藝,該工藝運行維護簡單、操作安全可靠,可在不帶入雜質的背景下實現回路水化學調節。
內冷水凈化回路采用鈉型樹脂床就是通過鈉型陽樹脂交換回路中微量陽離子(如銅、氨、鐵等雜質陽離子以及水電離的氫離子),釋放出鈉離子與水中微量氫氧根離子結合,實現出水中含有微量的NaOH,即保證滿足回路水電導率的要求,又滿足pH值的要求。
典型的離子交換反應方程式如下:RNa+Cu2+/H+----R2Cu+Na+OH-
該工藝最核心的產品為鈉型陽樹脂,且鈉型陽樹脂轉型后的完整性、完好性、鈉型轉型率和轉型基團分布均勻性直接決定了該樹脂的使用壽命、出水穩定性和調節回路水pH值與電導率的能力,因此如何保障鈉型樹脂轉型率和轉型基團分布均勻性對內冷水堿性化調節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鈉型樹脂轉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鹽或者堿等化學品,如果沒有配套合適的制備裝置,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增加轉型成本和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
轉型裝置也是保障鈉型樹脂轉型后的完整性、完好性、鈉型轉型率、轉型基團分布均勻性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特別需要一種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基于強酸性陽樹脂與氫氧化鈉反應規律和過程,實現轉型過程自動化控制,提升資源利用率,保障每批次產品獲得大于99.9%的鈉型轉型率,轉型過程不導致樹脂的破碎或者產生裂紋,且實現不浪費轉型藥劑,所有轉型過程排出的水不含酸堿,鹽濃度也很低,實現廢液零排放,實現資源優化和環境友好。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制備強酸性鈉型樹脂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型溶液罐、樹脂制備床、回收溶液罐和樹脂收集槽,所述轉型溶液罐的輸出端通過泵分別連接所述樹脂制備床的進水口和所述回收溶液罐的輸入端,所述回收溶液罐的輸出端通過泵與所述轉型溶液罐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樹脂制備床的出水口與所述轉型溶液罐相連接,所述樹脂制備床的輸出端與所述樹脂收集槽相連接,在所述樹脂制備床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有在線pH計和在線電導率表。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型溶液罐用于裝填1-8%的NaOH溶液,所述轉型溶液罐的容積為待轉型樹脂的1-2倍,所述轉型溶液罐的內部配置有用于NaOH溶液配置的攪拌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12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