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攝像頭模組以及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61137.2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79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梁鎵俊;韋怡;林墨洲;余愛翔;張百成;吳繼炎 | 申請(專利權)人: |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25 | 分類號: | H04N5/225;G03B15/05;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侯艷華;張穎玲 |
| 地址: | 5238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頭 模組 以及 移動 終端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攝像頭模組以及移動終端,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導光件以及位于導光件外周側的側發光燈,導光件具有出光面,且出光面開設有入射口,鏡頭組件的物側端位于入射口處,成像光線通過入射口進入鏡頭組件內;側發光燈發出的補光光線由導光件的外周側射入導光件內,并從出光面射出至鏡頭組件的攝像區域。側發光燈發出的補光光線柔和,出光均勻性好,補光光線從導光件的外周側射入導光件內,沒有直接朝向出光面,有益于提高出光面點亮后外觀效果的一致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以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以手機為例,手機包括攝像頭和用于給攝像頭補光的閃光燈,當近距離拍攝被拍攝物,例如進行微距或超微距拍攝時,攝像頭與被拍攝物的距離很小,閃光燈無法向微距或超微距拍攝模式下的攝像區域補光,攝像區域內被拍攝物照度明顯不足,無法清楚拍攝被拍攝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能夠近距離補光的攝像頭模組以及移動終端,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申請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攝像頭模組,包括:
鏡頭組件;
導光件,具有出光面,且所述出光面開設有入射口,所述鏡頭組件的物側端位于所述入射口處,成像光線通過所述入射口進入所述鏡頭組件內;以及
位于所述導光件外周側的側發光燈,所述側發光燈發出的補光光線由所述導光件的外周側射入所述導光件,并從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鏡頭組件的攝像區域。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側發光燈的色溫在5000K~14000K之間;和/或,
所述側發光燈為發光二極管。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導光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入射口的導光體和設置于所述導光體的外周側面上的入光部,所述導光體的頂面形成有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部具有供所述補光光線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從所述導光體的外周側面沿所述鏡頭組件的徑向向外延伸,所述入光面連接所述入光部的頂面和所述入光部的底面,所述側發光燈具有發出所述補光光線的發光面,且所述發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發光面向所述鏡頭組件徑向外側傾斜,所述發光面所在的平面與所述入光面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在0°~20°之間。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入光部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入光部沿所述鏡頭組件的周向間隔均勻分布,所述側發光燈與所述入光部一一對應設置。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導光體包括形成所述入射口的導光柱和環繞于所述導光柱外周的環形導光環,在所述導光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環形導光環的頂面低于所述導光柱的頂面,所述入光部設置于所述環形導光環外周側面上,所述出光面形成于所述導光柱的頂面。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環形導光環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擴展以形成所述入光部,所述入光部的末端端面為所述入光面。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入光部的外周側面為外凸的凸弧面,所述入光部的外周側面與所述環形導光環的外周側面之間平滑過渡。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環形導光環環繞于所述導光柱的底部。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位于所述鏡頭組件物側的蓋板,所述鏡頭組件的物側端位于所述入射口內,所述蓋板封閉所述入射口。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入射口的內周壁面形成有臺階面,所述蓋板支撐于所述臺階面上。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導光件的外周側面上形成有供所述補光光線入射的入光區,所述補光光線沿所述鏡頭組件的徑向從所述入光區射入所述導光件內。
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出光面朝所述鏡頭組件的光軸傾斜;和/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11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