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橋梁建造中使用的組合鋼梁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60166.7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21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姚帥;藺娟娟;陳民生;蘇鶴霞;任洪濤;朱慧芳;張耀峰;楊青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帥 |
| 主分類號: | E01D2/00 | 分類號: | E01D2/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建造 使用 組合 鋼梁 | ||
本發明涉及路橋建設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鋼梁。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在橋梁建造中使用的組合鋼梁,包括梁本體,梁本體包括相互對接的上梁和下梁,上梁的開口端設有第一碗形結構,下梁的開口端設有第二碗形結構,第一碗形結構設有第一水滴型結構體,第二碗形結構設有第二水滴型結構體,第一碗形結構和第二碗形結構的開口端上設有彼此能插接在一起的連接體。本發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利用了梁本體結構的特性,延長了橋梁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路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鋼梁。
背景技術
在橋梁的建造中,大量使用了鋼梁,使用的鋼梁多為工字形、梯形或矩 形結構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箱梁結構,這些組合箱梁結構的連接一般都使用 焊接或鉚接的連接方式,使用這些結構的橋梁,雖然具有抗壓和承壓大的特性,但是,往往會因為承擔過大的承載量時,會出現橋梁的強度和韌性不夠發生變形且不能恢復性的現象,導致縮短了橋梁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橋梁建造中使用的組合鋼 梁,通過模仿甲殼類外動物肢節具有中空內腔和殼體相結合時具有的抗壓、不易破損或折斷的結構特點,采用插接的連接方式,在橋梁梁體承載量大時,實現提高梁本體的韌性、增加變形量恢復、延長橋梁壽命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橋梁建造中使用的組合鋼梁, 包括設有內腔的梁本體,所述梁本體包括相互對接在一起且為中空結構的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的開口端相互對接在一起構成的截面為橢圓形,所述上梁的開口端和底部構成了開口向下的第一碗形結構,所述下梁的開口端和底部構成了開口向上的第二碗形結構,所述第一碗形結構的底部設置有兩個相對連接的第一水滴型結構體,兩個所述第一水滴型結構體的端部為粗端,所述第一水滴型結構體的粗端由第一碗形結構開口端的側壁設有逐漸變細的第一收縮結構體,兩個所述第一收縮結構體為第一水滴型結構的細端,所述第一水滴型結構體的粗端到第一收縮結構體之間設置有弧形結構過渡;
所述第二碗形結構的底部設有兩個相互對接在一起的第二水滴型結構體, 兩個所述第二水滴型結構體的端部為粗端,所述第二水滴型結構體的粗端向第二碗形結構開口端的側壁設有逐漸變細的第二收縮結構體,第二收縮結構體為第一水滴型結構的細端,兩個所述第二水滴型結構體的粗端相互對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水滴型結構體的粗端到第二收縮結構體之間設置有弧形結構過渡;
所述第一碗形結構和第二碗形結構的開口端上設有彼此插接在一起的連接體。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體包括設置在第一碗形結構開口端且按照由內向外依次設有的第一凸緣、第一凹槽、第二凸緣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碗形結構的開口端設有由內向外依照順序設置的第三凸緣、第二凹槽、第三凸緣、第三凹槽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凸緣插裝在第二凹槽內,所述第二凸緣插裝在第三凹槽內,所述第三凸緣插裝在第一凹槽內。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體包括設置在第一碗形結構開口端上的第四凹槽和第四凸緣,所述第二碗形結構的開口端上設置有第六凸緣、U型槽和第七凸緣,所述第六凸緣插裝在第四凹槽內,所述第四凸緣插裝在U型槽內,所述U型槽外側設有第七凸緣。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四凸緣和第六凸緣相連接的一側設有垂直的平面側壁。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體包括設置在第一碗形結構開口端上的第九凸緣,所述第二碗形結構的開口端上側設有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九凸緣設置在第五凹槽內,所述第九凸緣為關節頭結構,所述第五凹槽為節窩型結構,所述關節頭型結構設置在關節窩型結構內且相互嚙合并進行限位。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關節頭結構的外凸弧形角度與第五凹槽的內凹弧形角度相同,以使第九凸緣與第五凹槽的接觸面貼合緊密。
所述關節頭結構的外凸弧形角度與第五凹槽的內凹弧形角度相同,以使第五凸緣與第五凹槽的接觸面貼合緊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帥,未經姚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01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預判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