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59221.0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9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克虎紅棗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3/00 | 分類號: | E03B3/00;E03B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白鶴 |
| 地址: | 033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水 旱井 建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水井建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挖掘基坑:根據設計圖紙,挖出井的輪廓;鋪磚:從基坑的底部沿基坑的周向逐層壘磚制成井墻,在壘制井墻過程中對井墻和基坑之間的縫隙進行回填;井墻由下到上依次為主體段、收口段和井口段,主體段和井口段均為柱狀結構,且井口段的直徑小于主體段的直徑;涂刷防水層:在井墻和基坑底部設置多層防水層。該方法采用的結構為主體段、收口段和井口段,并對井墻和基坑之間進行回填,此種結構的旱井具有較大的容納空腔,較小的開口端,減少了占地面積,并且具有較小的制造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井建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蓄水旱井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旱井,指在干旱缺水地區挖掘的、用以蓄集地面徑流的蓄水設施,又稱水窖。通常在場邊、地頭、路旁、院落等徑流較集中區挖井。
現有技術中旱井大多為土質白灰泥摸(不耐用)或磚混園柱體現澆頂的造價太貴修建難度大不易施工、占地面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該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旱井占地面積大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挖掘基坑:根據設計圖紙,挖出井的輪廓;
鋪磚:從基坑的底部沿基坑的周向逐層壘磚制成井墻,在壘制井墻過程中對井墻和基坑之間的縫隙進行回填;
井墻由下到上依次為主體段、收口段和井口段,主體段和井口段均為柱狀結構,且井口段的直徑小于主體段的直徑;
涂刷防水層:在井墻和基坑底部設置多層防水層。
優選的,在基坑挖好之后需要將坑底夯實。
優選的,基坑為圓柱狀結構,且基坑的直徑大于主體段的外徑。
優選的,在逐層壘制井墻的過程中,每壘設置層數在井墻和基坑之間進行一次回填,回填之后進行夯實。
優選的,夯實是通過注水夯實的方式實現的。
優選的,所述收口段的直徑從底部到上部逐漸縮小。
優選的,所述主體段的高度為3m-4m,直徑為4.5m-5.5m;
所述收口段的高度為1m-2m;
所述井口段的高度為0.8m-1m。
優選的,在井墻上涂刷防水層時,先從井口至井底從上到下刷兩次水泥,然后在橫著刷一次水泥;
在井底設置防水層的方式是在井底設置水泥層。
優選的,所述水泥層的厚度為10-14cm。
優選的,在蓄水井內設置水泵,以及與水泵連通的進水管和出水管。
有益效果:
本申請提供的旱井制造方法,其采用的結構為主體段、收口段和井口段,并對井墻和基坑之間進行回填,此種結構的旱井具有較大的容納空腔,較小的開口端,減少了占地面積,并且具有較小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蓄水旱井建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蓄水旱井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克虎紅棗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克虎紅棗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92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