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59115.2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349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家文;蔣永超;王赫;佘園園;尹瑞杉;劉媛媛;劉志罡;錢佳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吳江)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H04W4/44;F16M11/06;F16M11/28;F16M1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領智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82 | 代理人: | 陳士騫 |
| 地址: | 2152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移動 協同 設備 | ||
1.一種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機構(1)、感知機構(2)、通訊機構(3)、計算機構(4),所述支撐機構(1)上端安裝有所述感知機構(2),所述感知機構(2)一側安裝有所述通訊機構(3),所述支撐機構(1)下半部分安裝有所述計算機構(4);
所述支撐機構(1)包括升降桿(11)、移動箱體(12)、萬向輪(13)、頂部箱體(14),所述升降桿(11)上端連接有所述頂部箱體(14),所述升降桿(11)下端連接有氣泵(16),所述氣泵(16)外部設置有所述移動箱體(12),所述氣泵(16)前側設置有減震隔板(17),所述移動箱體(12)前端安裝有把手(18),所述移動箱體(12)下端設置有所述萬向輪(13),所述移動箱體(12)兩側設置有散熱板(15);
所述感知機構(2)包括攝像頭(21)、激光雷達(22)、毫米波雷達(23)、感知模塊供電器(24),所述攝像頭(21)安裝在所述頂部箱體(14)上端,所述攝像頭(21)一側設置有所述激光雷達(22),所述頂部箱體(14)下端面安裝有所述毫米波雷達(23),所述頂部箱體(14)內部安裝有所述感知模塊供電器(24),所述感知模塊供電器(24)一側設置有交換機(25);
所述通訊機構(3)包括RSU設備(31)、5G通訊器(32),所述RSU設備(31)安裝在所述頂部箱體(14)后側面,所述5G通訊器(32)安裝在所述頂部箱體(14)內部;
所述計算機構(4)包括顯示器(41)、鍵盤(42)、電池(43)、充電器(44),所述顯示器(41)安裝在所述移動箱體(12)上端面,所述顯示器(41)前側設置有所述鍵盤(42),所述電池(43)安裝在所述移動箱體(12)內部,所述電池(43)上側設置有所述充電器(44),所述充電器(44)上側設置有主機控制箱(45),所述電池(43)、所述充電器(44)、所述主機控制箱(45)安裝在所述減震隔板(17)前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桿(11)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頂部箱體(14),所述升降桿(11)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移動箱體(12),所述升降桿(11)通過氣管連接所述氣泵(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21)、所述激光雷達(22)、所述毫米波雷達(2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頂部箱體(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隔板(17)通過密封圈連接所述移動箱體(12),所述散熱板(15)通過螺釘連接所述移動箱體(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43)、所述充電器(44)、所述主機控制箱(45)通過固定架連接所述移動箱體(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桿(11)的伸縮范圍為1米到4.5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車路協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達(22)旋轉角度為360度,所述激光雷達(22)仰角范圍為0~45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吳江),未經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吳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911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霧發生裝置雙模式切換的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臥式雙層繞包機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