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59091.0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41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方申柱;張瓊;韓久春;張功印;潘家奎;徐鑫;邱征;衛邦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交通航務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A01G9/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1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源 保護區 生態 護岸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灘地高程(a)以下的一級護岸(10)、設置在灘地高程(a)以上的二級護岸(20)以及設置在一級護岸(10)和二級護岸(20)之間的生態截污植草溝(30);所述一級護岸(10)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設置在岸腳處的第一基礎(11)、傾斜設置的一級護坡(12)以及設置在灘地高程(a)的第一壓頂(13),所述第一壓頂(13)的頂面與灘地高程(a)線平齊;
所述二級護岸(20)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設置在灘地線處的第二基礎(21),傾斜設置的二級護坡(22)和設置在堤頂的第二壓頂(23),所述第二基礎(21)的頂面不低于第一壓頂(13)的頂面;所述生態截污植草溝(30)呈U型槽狀,設置在所述第二基礎(21)靠近一級護岸(10)的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護坡(1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在迎水坡面上的碎石墊層(44)和預制塊構件層(45),所述二級護坡(2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在迎水坡面上的復合土工膜層(41)、細砂層(42)、粘土覆蓋層(43)、碎石墊層(44)和預制塊構件層(4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護坡(22)還包括隔梗(24),所述隔梗(24)設置在二級護坡(22)的中部,所述隔梗(24)的截面呈矩形,所述隔梗(24)的深度方向垂直于二級護坡(22)迎水坡面,且隔梗(24)的頂面與預制塊構件層(45)表面平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護岸(10)還包括設置在水位下的鉛絲籠(14),鉛絲籠(14)自第一基礎(11)位置沿河床鋪至河床底標高(b),所述鉛絲籠(14)內盛裝拋石。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塊構件層(45)由多個植草單元連鎖塊(451)拼接平鋪構成,所述植草單元連鎖塊(451)采用預制塊,且強度不低于30.0Mpa,所述植草單元連鎖塊(451)上還開設有植草孔(45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截污植草溝(30)的頂面寬度400-800mm,生態截污植草溝(30)的U型槽口兩側設置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頂面與第二基礎(21)平齊;所述生態截污植草溝(30)內自下而上依次填充碎石墊層(44)、礫石層(51)、透水土工布覆層(52)、粘土覆蓋層(43)、種植土層(53),所述種植土層(53)表面低于擋水板頂面標高至少100mm。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水板包括靠近匯水流向的第一擋水板(31)和靠近第二基礎(21)的第二擋水板(33);所述第一擋水板(31)上開設有平行于匯水流向的過水孔(311),所述生態截污植草溝(30)在第一擋水板(31)內側還設置有滲水槽(32),所述滲水槽(32)鄰接種植土層(53),滲水槽(32)內填充種植土,頂面鋪卵石或碎石。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礎(11)、第一壓頂(13)、第二基礎(21)、第二壓頂(23)和隔梗(24)均采用漿砌塊石結構,且所述第一基礎(11)尺寸為400mm×600mm,所述第二基礎(21)尺寸為400mm×1000mm,所述第一壓頂(13)、第二壓頂(23)和隔梗(24)尺寸均為200mm×400mm。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基礎(11)、第二基礎(21)、第一壓頂(13)、第二壓頂(23)的長度方向,每10-15m設置一道沉降縫,所述沉降縫內填充泡沫板。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護岸(10)的放坡坡率不大于1:5,二級護岸(20)的放坡坡率為1:5~1:2.5。
11.一種如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水源保護區生態護岸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一級護岸(10):
S1.在施工期水位線處開槽施作第一基礎(11),第一基礎(11)的強度等級不小于7.5MPa,并按設計規定間隔設置變形縫,待強度等級滿足要求后,放置水下鉛絲籠(14),鉛絲籠(14)自第一基礎(11)位置沿河床鋪至河床底標高(b);
S2.在灘地高程(a)處施作第一壓頂(13),并按設計規定間隔設置變形縫,且自第一壓頂(13)沿灘地邊緣按設計坡率放坡,得到迎水坡面;
S3.在迎水坡面上鋪設100mm厚碎石墊層(44)并壓實,在碎石墊層(44)上鋪設植草單元連鎖塊(451)形成預制塊構件層(45),鋪設完成后在植草單元連鎖塊(451)的植草孔內填充片石和種植土及綠植;
步驟二,施工生態截污植草溝(30):
S1.按照二級護岸(20)的設計坡度,在灘地高程(a)處向上放坡,清理整平迎水坡面和灘地表面,再在設計位置設置第二基礎(21)及變形縫;
S2.開挖生態截污植草溝(30)并設置擋水板,平整、夯實坑槽基礎后在生態截污植草溝(30)的兩側設置防滲土工膜層(54),并依次在坑槽內鋪設100mm碎石墊層(44)、200mm厚6-80mm粒徑礫石層(51),粗砂平整礫石層(51)并整實后敷設透水土工布覆層(52),最后回填400mm粘土覆蓋層(43)和10-200mm種植土層(53),種植土層(53)頂面高度低于擋水板頂面標高至少100mm,并栽種適宜植被;
步驟三,施工二級護岸(20):
S1.參照步驟一、二,按照設計放坡后,施作第二壓頂(23)、變形縫和隔梗(24),所述第二壓頂(23)和隔梗(24)的強度等級不小于10MPa;
S2.在放坡完畢的迎水坡面上敷設第一道復合土工膜層(41),并將第一道復合土工膜層(41)延伸至灘地邊緣及生態截污植草溝(30);所述第一道復合土工膜層(41)上方依次鋪設50mm細砂層(42)、100mm粘土覆蓋層(43)、100mm碎石墊層(44)并壓實,在碎石墊層(44)上繼續鋪設植草單元連鎖塊(451)形成預制塊構件層(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交通航務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交通航務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909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直流電源系統中過電壓動作監測告警電路
- 下一篇:一種賈斯帕霉素的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