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59062.4 | 申請日: | 202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9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黎明;文吉超;夏海;李光峰;余旺;林豪;付波;賴君毅;范輝林;劉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21/02 | 分類號: | B02C21/02;B02C1/04;B02C18/14;B02C23/16;B07B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創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譚新民 |
| 地址: | 1000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固體 廢棄物 粉碎 處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包括主箱體,主箱體的頂端開設有進料口,主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顎式粉碎機,顎式粉碎機下端安裝有孔狀傳送帶,孔狀傳送帶的兩端固定安裝有支撐桿,第一支撐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從動輪與孔狀傳送帶的從動輪之間轉動連接有皮帶,該裝置通過安裝的顎式粉碎機能夠對脆性建筑垃圾進行粉碎,將建筑垃圾通過進料口放入到顎式粉碎機內進行第一次粉碎處理,當脆性建筑垃圾內含有軟性建筑垃圾時,顎式粉碎機不能夠對軟性建筑垃圾進行粉碎,通過孔狀傳送帶能夠將軟性建筑垃圾輸送到粉碎槽內進行粉碎處理,當粉碎結束過后,能夠方便后期的回收再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粉碎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建筑垃圾是在對建筑物實施新建、改建、擴建或者是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根據建筑垃圾的產生源地不同,可以分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毀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具有廣泛地侵蝕作用,對于建筑垃圾如果實行長期不管的態度,那么對于城市環境衛生,居住生活條件,土地質量評估等都有惡劣影響,首先大量的土地堆放建筑垃圾后,會降低土壤的質量,降低土壤的生產能力,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氣中,影響空氣質量,一些粉塵顆粒會懸浮于空氣中,有害人體健康,建筑垃圾在堆放過程中,長期的堆積是建筑垃圾的有害物質滲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環境;
如果建筑垃圾在城市中堆放的話,對城市環境,美觀度都不利,建筑垃圾的堆放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隱患,隨時可能會發生一些事故,很多的建筑垃圾都是可以進行粉碎回收再使用的,由于建筑垃圾的種類分為很多種,在進行粉碎時,需要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粉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回收利用,目前很多的粉碎裝置還不能夠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粉碎處理,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保護直線導軌運行過程中不受大的負載,可增長使用壽命,避免了直線導軌滑塊受力形變損毀或運行穩定性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固體廢棄物粉碎處理裝置,包括主箱體,所述主箱體的頂端開設有進料口,所述主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顎式粉碎機,且進料口與顎式粉碎機的進料口相對應,所述主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孔狀傳送帶,所述孔狀傳送帶的左端與顎式粉碎機的出料口相對應,所述孔狀傳送帶的兩端固定安裝有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且第一電機的外側安裝有防護罩,所述主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粉碎槽,所述粉碎槽的進料口與孔狀傳送帶的輸送端相對應,所述粉碎槽內部固定安裝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一端貫穿主箱體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所述轉動桿的圓周表面固定安裝有刀片。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一儲料槽,且第一儲料槽與顎式粉碎機相對應。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主箱體的外側壁固定安裝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的內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電機。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電機的主動輪與孔狀傳送帶的從動輪之間轉動連接有皮帶。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粉碎槽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腿和第二儲料槽,所述支撐腿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支撐腿對稱分布在粉碎槽的下端。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主箱體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柱和萬向輪,所支撐柱和萬向輪均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支撐柱和四個萬向輪均勻地分布在主箱體的下端。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主箱體的正面鉸接有箱門,所述箱門的正面固定安裝有控制面板和把手,所述控制面板的正面固定安裝有總開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90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