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探測器調整裝置、帶有調整裝置的探測器及其調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56315.2 | 申請日: | 202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47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輝;劉超;馬建光;李大成;李揚裕;曹志成;吳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32801部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D11/00 | 分類號: | G01D11/00;G01D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王月松 |
| 地址: | 10008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探測器 調整 裝置 帶有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探測器調整裝置、帶有調整裝置的探測器及其調整方法。該調整裝置的上下調整架為包括橫板和豎板的T型一體結構,橫板上開設有固定探測器的螺孔,豎板上開設有腰型槽,豎板兩側均包括凸起,凸起上均開設有安裝第一調整螺釘的螺孔;左右調整架為包括橫板和兩個豎板的一體結構,兩個豎板位于橫板的上方,且均開設有安裝緊固螺釘的與上下調整架的豎板上的腰型槽位置一致的螺孔;橫板上開設有腰型槽,且橫板的橫向兩個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安裝第二調整螺釘的螺孔;前后調整架的板面上開設有腰型槽,縱向側壁上開設有安裝第三調整螺釘的螺孔。本發明可以實現探測器的調整,并增加探測器調整的便捷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探測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探測器調整裝置、帶有調整裝置的探測器及其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探測器將經過光學系統內一系列光學元件處理后的光信息轉換成電信號,是光電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組件,其處在整個儀器的光學系統的末端,位置是否正確決定著儀器的使用性能和探測能力。由于加工精度因機床、環境和工人等條件而異,不同的零件尺寸偏差不同,同時采用加墊片調整的方式無法實現微小的位置調整,因此現有的裝調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點。此外,如儀器在維護等過程中遇到探測器因更新換代等原因出現微小的尺寸差異時,現有的裝調方式可能會因尺寸無法調整而需要重新加工結構件等麻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探測器調整裝置、帶有調整裝置的探測器及其調整方法,以實現探測器的調整,并增加探測器調整的便捷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種探測器的調整裝置,包括:上下調整架、左右調整架、前后調整架、第一調整螺釘組、第二調整螺釘組和第三調整螺釘;所述第一調整螺釘組包括兩個第一調整螺釘;所述第二調整螺釘組包括兩個第二調整螺釘;
所述上下調整架為包括橫板和豎板的T型一體結構;所述上下調整架的橫板上開設有固定探測器的螺孔,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上開設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在豎直方向的長度大于在水平方向的寬度;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兩側均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上均開設有安裝第一調整螺釘的螺孔;
所述左右調整架為包括橫板和兩個豎板的一體結構,兩個豎板位于所述橫板的上方,且兩個豎板之間平行;所述左右調整架的兩個豎板上均開設有安裝緊固螺釘的螺孔,當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插入所述左右調整架的兩個豎板之間時,所述左右調整架的兩個豎板上的螺孔與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上的腰型槽位置一致;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兩側均包括凸臺,當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插入所述左右調整架的兩個豎板之間時,所述第一調整螺釘插入所述凸起的螺孔后與對應側的凸臺接觸;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上開設有腰型槽,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上的腰型槽在橫向的長度大于在縱向的寬度,且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的橫向兩個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螺孔,所述側壁上的螺孔用于安裝所述第二調整螺釘;
所述前后調整架為平板形狀;所述前后調整架的板面上開設有腰型槽,當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置于所述前后調整架上時,所述前后調整架的腰型槽與所述左右調整架橫板上的腰型槽位置一致,且所述前后調整架的腰型槽在縱向的長度大于在橫向的寬度;所述前后調整架的縱向側壁上開設有螺孔,所述縱向側壁上的螺孔用于安裝所述第三調整螺釘;
當對探測器進行調整時,所述探測器固定于所述上下調整架的橫板上,通過調整所述第一調整螺釘組、所述第二調整螺釘組和所述第三調整螺釘來調整所述探測器的位置。
可選的,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寬度大于所述左右調整架豎板的寬度;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上在兩側大于所述左右調整架豎板寬度的區域開設有限位孔;
所述探測器的調整裝置還包括限位銷,所述限位銷與所述上下調整架的豎板上的限位孔匹配。
可選的,還包括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用于貫穿所述左右調整架的橫板的部分腰型槽和所述前后調整架的部分腰型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32801部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32801部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63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