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呼吸暫停監測及經皮電刺激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54920.6 | 申請日: | 202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0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北勇;陳良款;江文彥;譚海韻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科瑞康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A61B5/145;A61N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誠智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呼吸 暫停 監測 經皮電 刺激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呼吸暫停監測及經皮電刺激方法和裝置,所述方法包括:獲取第一監測模式數據;為第一模式時,接收鼾聲音量變化波形作為第一呼吸監測信號;為第二模式時,接收胸腔阻抗變化波形作為第一呼吸監測信號;根據第一呼吸監測信號,進行呼吸平均周期計算生成第一平均周期數據;根據第一平均周期數據,生成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根據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進行呼吸暫停預判處理;若預判失敗,則進行基準血氧飽和度計算;若預判成功,則進行呼吸暫停確認處理;若確認成功時,則對用戶進行經皮電刺激處理。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對呼吸暫停狀態的兩次確認可提高確認準確度、通過經皮電刺激幫助恢復呼吸可改善用戶的睡眠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呼吸暫停監測及經皮電刺激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打鼾的人群中,部分人會在睡眠過程中出現憋氣的現象,該現象又被稱之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該現象的典型特征有:在睡眠過程中發生呼吸暫停、并伴隨血氧飽和度下降。長期受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困擾的人會經常出現精神不振、身體乏力等狀況,對生活與工作都造成了不良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呼吸暫停監測及經皮電刺激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通過實時監測、分析用戶的鼾聲音量或胸腔阻抗變化波形,對用戶是否發生呼吸暫停進行預判,再結合用戶的血氧飽和度對預判結果進行確認,若確認處于呼吸暫停狀態,則對用戶進行經皮電刺激從而幫助用戶恢復呼吸,并可根據刺激后的血氧飽和度判斷是否需要二次刺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呼吸暫停監測及經皮電刺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第一監測模式數據;所述第一監測模式數據包括第一、第二模式;
當所述第一監測模式數據為第一模式時,接收實時監測到的用戶鼾聲音量變化波形,作為第一呼吸監測信號;當所述第一監測模式數據為第二模式時,接收使用阻抗法實時監測到的用戶胸腔阻抗變化波形,作為所述第一呼吸監測信號;
根據所述第一呼吸監測信號,進行呼吸平均周期計算處理,生成第一平均周期數據;
根據預設的第一時長與所述第一平均周期數據相加的和,生成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
根據所述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進行呼吸暫停預判處理;
當所述呼吸暫停預判處理失敗時,每隔預設的第一時間間隔,接收實時監測到的用戶血氧飽和度數據,作為第一血氧飽和度數據;并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血氧飽和度數據,進行基準血氧飽和度計算處理,生成第一基準血氧飽和度數據;
當所述呼吸暫停預判處理成功時,接收實時監測到的用戶血氧飽和度數據,作為第二血氧飽和度數據;并根據所述第二血氧飽和度數據、所述第一基準血氧飽和度數據和預設的第一血氧飽和度閾值,進行呼吸暫停確認處理;
當所述呼吸暫停確認處理成功時,根據預設的第一刺激電流強度、第一刺激脈沖寬度、第一刺激頻率和第一刺激時長,對用戶進行經皮電刺激處理。
優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第一呼吸監測信號,進行呼吸平均周期計算處理,生成第一平均周期數據,具體包括:
對所述第一呼吸監測信號,進行信號峰值點識別處理,生成多個第一峰值點數據;
對相鄰的所述第一峰值點數據,進行差分計算,生成對應的第一周期數據;
對最近的第一預設數量個所述第一周期數據,進行均值計算,生成所述第一平均周期數據。
優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進行呼吸暫停預判處理,具體包括:
若能在所述第一呼吸暫停時長數據限定的時間內,接收到下一個呼吸監測信號,則所述呼吸暫停預判處理失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科瑞康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科瑞康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49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