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53413.0 | 申請日: | 202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9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恒;尹進步;丁新潮;吳寶琴;李躍濤;南洪;朱穎儒;白朝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9/04 | 分類號: | E02B9/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孫齊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豎井 泄洪 洞渦室 進口 結構 | ||
1.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包括上平洞段和渦室(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渦室連接段(2),所述的渦室連接段(2)上游與上平洞段連接,所述的渦室連接段(2)下游與渦室(3)連接,所述的渦室連接段(2)的底板上設置有分流墩(1),所述的渦室(3)的內側設置有導流坎(5),所述的渦室(3)的頂面上設置有排氣管(4);上平洞段水流經拋物線過渡進入陡坡段,上平洞段底坡坡度為3%,渦室連接段(2)的底板采用拋物線與1:5.2的陡坡過渡到渦室(3)底板,分流墩(1)將水流分為左、右兩側,分流墩(1)左側主流采用小角度收縮,可對左側進渦室(3)的主流進行加速,減弱渦室(3)進口的阻水作用;右側采用大角度收縮與導向方式,可使副流與外側回轉流進行交錯、對撞,減緩外側回轉主流對渦室左側進入的主流形成沖擊、回壅現象;水流經過分流墩(1)與導流坎(5)的綜合作用,渦室(3)內旋轉水流厚度增加,水面爬高大幅度降低,而且渦室內旋轉水流的水面高差也被減小,下部漸變段又形成內外不同旋轉流層,渦室連接段(2)的過渡消能作用均得到提升;
豎井與渦室(3)采用1:10的漸變段(10)過渡,豎井內貼壁為旋轉水流,隨著水流不斷向下流動,在重力的作用下,垂向流速不斷增大,切向流速則受沿程損失作用不斷減小 ,水流進入豎井下部的水墊層時,大量空氣被卷吸進入水墊內,水氣充分混摻;而此時豎井下部水流仍存在一定切向流速,水墊內水體也存在旋轉現象,形成環狀水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渦室(3)的頂部為拱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渦室連接段(2)由渦室連接段底板、渦室連接段頂板和渦室連接段側板組成的空心的框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渦室連接段底板由拋物線段底板與陡坡段底板連接組成,拋物線段底板與上平洞段的底坡連接,陡坡段底板與渦室(3)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渦室連接段頂板由水平段頂板和壓坡連接段頂板連接組成,水平段頂板與上平洞段的頂板連接,壓坡連接段頂板與渦室(3)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坎(5)由擋水面(5-1)、背水面(5-2)和連接面(5-3)圍成;所述的擋水面(5-1)是一豎直設置的平面,背水面(5-2)是一豎直設置的弧面,所述的連接面(5-3)與渦室(3)內側壁貼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豎井旋流泄洪洞渦室進口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水面(5-2)的弧面半徑R為渦室內徑0.1~0.5倍,弧面對應的角θ的取值范圍為60-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341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態的洞室結構
- 下一篇:一種鋁合金高效壓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