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及除銹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252824.8 | 申請日: | 202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173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學鄧 |
| 主分類號: | B24B27/033 | 分類號: | B24B27/033;B24B41/00;B24B27/02;B24B29/08;B24B41/06;B24B47/06;B05B13/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晟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瓏 |
| 地址: | 673100 云南省怒***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表面 除銹 系統 工藝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及除銹工藝,屬于金屬表面除銹技術領域,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包括上料裝置、工作臺、輸送裝置、輸送裝置、打磨裝置、拋光裝置和噴涂裝置,上料裝置設置在水平面上,工作臺設置在水平面上且位于輸送裝置的前端,輸送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工作臺的兩側,夾取裝置設置在輸送裝置的輸送端上,打磨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打磨裝置的打磨端位于輸送裝置的正上方,拋光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清洗裝置的旁側,噴涂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拋光裝置的旁側。通過上料裝置、工作臺、輸送裝置、輸送裝置、打磨裝置、拋光裝置和噴涂裝置的配合工作,可以完成對金屬管表面的除銹打磨和拋光噴漆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表面除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及除銹工藝。
背景技術
通常金屬表面會附有塵埃、油污、氧化皮、銹蝕層、污染物、鹽份或松脫的舊漆膜。其中氧化皮是比較常見但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氧化皮是在鋼鐵高溫鍛壓成型時所產生的一層致密氧化層,通常附著比較牢固,但相比鋼鐵本身則較脆,并且其本身為陰極,會加速金屬腐蝕。如果不清除這些物質,直接涂裝,勢必會影響整個涂層的附著力及防腐能力。
但是在現有的除銹裝置中,只能對其金屬表面進行打磨除銹,除銹效果不理想,不能對金屬表面進行全方位的打磨,且在對金屬表面打磨完成后,未能對金屬的表面進行再次防生銹的保護措施,造成金屬表面的二次生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及除銹工藝,以解決現有的除銹裝置中,只能對其金屬表面進行打磨除銹,除銹效果不理想,不能對金屬表面進行全方位的打磨,且在對金屬表面打磨完成后,未能對金屬的表面進行再次防生銹的保護措施,造成金屬表面的二次生銹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實施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金屬表面除銹系統,包括上料裝置、工作臺、輸送裝置、輸送裝置、打磨裝置、拋光裝置和噴涂裝置,所述上料裝置設置在水平面上,所述工作臺設置在水平面上且位于輸送裝置的前端,所述輸送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工作臺的兩側,所述夾取裝置設置在輸送裝置的輸送端上,所述打磨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打磨裝置的打磨端位于輸送裝置的正上方,所述拋光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清洗裝置的旁側,所述噴涂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且位于拋光裝置的旁側。
進一步,所述上料裝置包括支腿、第一安裝架、第一支撐板、輸送帶、上料滑槽、下料滑槽、上料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第三皮帶、第一轉動盤、第一轉動桿和轉動架,所述第一安裝架設有兩組,兩組所述第一安裝架對稱設置在支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設有兩組,兩組所述第一支撐板分別固定設置在一組所述第一支撐架上,所述輸送帶固定設置在兩組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所述上料滑槽固定設置在輸送帶一側,所述下料滑槽固定設置在輸送帶另一側,所述上料電機固定設置在第一安裝架一側,所述第一皮帶輪與上料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轉動設置在另一組所述第一支撐架上,所述第三皮帶套設在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上,所述第一轉動盤設有兩組,兩組所述第一轉動盤分別與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相連接,所述第一轉動桿設有兩組,兩組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分別與一組第一轉動盤鉸接,所述第一轉動桿的另一端均與轉動架鉸接,所述轉動架設有兩組,兩組所述轉動架對稱設置在輸送帶兩側并與輸送帶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學鄧,未經豐學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282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