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外氣體數顯傳感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51714.X | 申請日: | 2021-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9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勝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綠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04 | 分類號: | G01N21/3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邢黎華 |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 氣體 傳感 控制系統 | ||
一種紅外氣體數顯傳感控制系統,涉及紅外氣體檢測技術領域,控制系統包括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前置運放模塊、傳感器控制模塊、數顯終端模塊、主電源模塊、DC?DC雙電源模塊、AC?DC雙電源模塊、無線通信模塊、控制繼電器以及輸入分壓量程模塊;紅外氣體傳感探頭與前置運放模塊連接,前置運放模塊與傳感器控制模塊連接,傳感器控制模塊與數顯終端模塊連接,控制系統與無線通信模塊以及主電源模塊連接,主電源模塊與DC?DC雙電源模塊連接,DC?DC雙電源模塊與傳感器控制模塊連接,AC?DC雙電源模塊與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前置運放模塊連接。本發明是一種集氣體采集、傳感轉換、數字顯示的智能自動控制系統,是現代工業和農業自動化理想的氣體傳感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紅外氣體檢測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紅外氣體數顯傳感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二氧化碳作為常見的一種氣體成分,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嗅而略有酸味的氣體,在很多場合需要測定二氧化碳的濃度,現有技術中測定濃度的方法常見有利用紅外線測控方法進行檢測氣體濃度,紅外二氧化碳氣體分析控制原理如下:由于各種物質分子內部結構的不同,就決定對它們不同波長線選擇性吸收,即物質只能吸收對應一定波長的光。以二氧化碳氣體析為例,紅外線光源發射出1-20um的紅外光,通過一定長度的氣室吸收后,由紅外傳感器檢測透過4.26um波長窄帶濾光片,最終接收到的紅外光強度經過換算后以此表示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其它氣體紅外測控方法可以此類推,現有技術中,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在專業實驗室先完成紅外檢測試驗,得到很多數據,基于數據可以得到分析圖,工作人員再基于數據、分析圖在專業軟件上換算得出濃度值,此種檢測方式為傳統的實驗方法,基本依靠人工操作以及計算,智能性較差,流程較為繁瑣,耗費時間長,容易存在誤差,影響數據的精度,因此,存在待改進之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紅外氣體數顯傳感控制系統,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紅外氣體數顯傳感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前置運放模塊、傳感器控制模塊、數顯終端模塊、主電源模塊、DC-DC雙電源模塊、AC-DC雙電源模塊、無線通信模塊、控制繼電器以及輸入分壓量程模塊;
所述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前置運放模塊、傳感器控制模塊、數顯終端模塊、主電源模塊、DC-DC雙電源模塊、AC-DC雙電源模塊、無線通信模塊、控制繼電器以及輸入分壓量程模塊均集成于所述控制系統中;
所述紅外氣體傳感探頭用于檢測紅外氣體分析工作室中的紅外光,所述紅外氣體傳感探頭與所述前置運放模塊連接,所述前置運放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控制模塊連接,所述傳感器控制模塊與所述數顯終端模塊連接,所述控制系統與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以及主電源模塊連接,所述主電源模塊與所述DC-DC雙電源模塊連接,所述DC-DC雙電源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控制模塊連接,所述AC-DC雙電源模塊與所述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前置運放模塊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紅外氣體傳感探頭包括輻射型敏感元件、電源E、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所述電源E串聯連接有所述電阻R1、電阻R2,所述電源E還并聯連接有所述電阻R4、電阻R3;
所述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之間形成閉環回路,所述電阻R1、電阻R4之間設有檢測橋路①、所述電阻R1、電阻R2之間設有檢測橋路②,所述電阻R2、電阻R3之間設有檢測橋路③,所述電阻R3、電阻R4之間設有檢測橋路④;
所述輻射型敏感元件對應接入所述檢測橋路①、檢測橋路②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前置運放模塊包括CG2芯片、靈敏度微調節單元、輸出調零單元;
所述CG2芯片設有引腳1、引腳2、引腳3、引腳4、引腳5、引腳6、引腳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綠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綠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171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