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50059.6 | 申請日: | 2021-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99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仰猛;李青龍;康云友;沈景新;邵良鋒;王鳳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
| 主分類號: | B07B9/00 | 分類號: | B07B9/00;B07B11/06;B07B4/02;B07B1/46;G01N5/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紀艷艷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籽粒 含雜率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用于玉米籽粒收獲過程中含雜率檢測。檢測裝置包括輸送管、料筒、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第三進風口、大雜質出口、玉米籽出口、小雜質出口、第一篩選機構和第二篩選機構;料筒內部連通輸送管,料筒內部上下設有第一篩選機構和第二篩選機構;輸送管、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第三進風口、大雜質出口、玉米籽出口及小雜質出口上均設有閉合機構。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樣品獲取;樣品輸送;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分別將雜質和干凈玉米籽粒二者收集起來,再次進行稱重;根據公式,對數值進行計算得出含雜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用于玉米籽粒收獲過程中含雜率檢測,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十年來,山東省的玉米機收面積伴隨著玉米聯合收獲機數量的增長而快速增長,收獲方式主要有果穗收獲、青貯、穗莖兼收、籽粒收獲等,玉米收獲機類型有懸掛式、自走式摘穗、青貯收獲、穗莖兼收、籽粒收獲等,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增長最為迅猛,青貯收獲和穗莖兼收有了全面提升,玉米籽粒收獲逐漸成為當前玉米機械化收獲的發展重點。2017年山東自走式玉米收獲機數量為8.21萬臺,青貯收獲機數量4900臺,玉米籽粒收獲機收獲面積達到58.3khm2。
玉米籽粒直收作為一項新興機械化收獲技術,在推動實施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在黃淮海區域,實現籽粒機械化收獲作業需要生長周期短、收獲時含水率低、收獲時籽粒硬、易脫粒的玉米品種,如果出現種植的玉米品種不適合、機具性能不過關、機手操作不熟練等系列因素,收獲機將無法進行正常作業,容易出現玉米籽粒含雜率高的問題,降低了糧食收儲品質。因此,如何有效檢測玉米籽粒含雜率成為當前玉米籽粒收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根據《玉米收獲機械 技術條件》(GB/T 21962—2008)中對玉米籽粒收獲過程中含雜率要求,含雜率≤3%(適用于直接脫粒的玉米收獲方式)。目前對玉米籽粒含雜率的檢測,是在玉米籽粒收獲機完成收獲作業之后,測試人員在卸糧口采用人工取樣的方式,取出一定質量的樣品,采用人力方式對玉米籽粒進行雜質去除,分別稱樣品質量和雜質質量,人工進行計算,得出含雜率的有關數值,再與國家標準進行比對,得出是否超出國家標準的結論。該方式勞動強度大、耗費物力多,同時不能實時獲取含雜率相關數據,對農機手現場進行作業的指導作用具有遲滯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用于玉米籽粒收獲過程中含雜率檢測。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包括輸送管、料筒、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第三進風口、大雜質出口、玉米籽出口、小雜質出口、第一篩選機構和第二篩選機構;
料筒內部連通輸送管,料筒上自上而下設置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第三進風口,料筒相對一側自上而下設置大雜質出口、玉米籽出口、小雜質出口,料筒內部上下設有第一篩選機構和第二篩選機構;
第一篩選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齒輪、第一齒條和第一篩網,第一電機輸出端連接第一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一齒條嚙合,第一齒條從進料端到出口端的方向設置在第一篩網上;
第二篩選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齒輪、第二齒條和第二篩網,第二電機輸出端連接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二齒條嚙合,第二齒條從進料端到出口端的方向設置在第二篩網上;
輸送管、第一進風口、第二進風口、第三進風口、大雜質出口、玉米籽出口及小雜質出口上均設有閉合機構。
所述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優選方案,閉合機構包括閉合電機、閉合主動齒輪、閉合從動齒輪、多個連接桿和多個閉合葉片,閉合電機輸出端連接閉合主動齒輪,閉合主動齒輪與閉合從動齒輪嚙合,閉合從動齒輪為環狀結構,閉合從動齒輪通過連接桿與閉合葉片連接,閉合電機連接電磁閥。
所述玉米籽粒含雜率檢測裝置優選方案,料筒包括內筒和外筒,內筒設置在外筒(4)內,第一篩選機構和第二篩選機構設置在內筒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未經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00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