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風電機組塔筒及其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249309.4 | 申請日: | 2021-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1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周昳鳴;郭小江;王茂華;劉鑫;閆姝;施建沖;顧小兵;張艷飛;張寶君;陸啟芹;李釗;戴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江蘇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清潔能源分公司;華能海上風電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D13/20 | 分類號: | F03D13/20;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華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區(qū)北七***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電機組塔筒及其加工方法,風電機組塔筒,筒壁內側面上設置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形成網狀結構;根據設計尺寸切割鋼板;在所述鋼板上焊接橫向加筋和斜向加筋,焊腳處做凸形或凹形角焊縫處理;將焊完加筋后的鋼板卷制成圓筒,并釋放焊接應力和變形應力采用本發(fā)明的風電機組塔筒,可以改善塔架的屈曲力學特性,在滿足屈曲強度的前提下減小塔架重量,從而達到減小塔底載荷,為整個支撐結構減重的目的,此外,通過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風電機組塔筒加筋結構,還可以有效減小塔架在橫臥放置階段的變形。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風力發(fā)電鋼制塔架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電機組塔筒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伴隨風電機組容量的總打和葉片直徑的正常,風電塔架的直徑和高度也越來越大,成型工藝與結構細節(jié)越來越復雜。風電塔架的重量根據實際項目情況,一般在200-500噸左右,占到風電機組總成本的5%左右。由于當前國內政策對風電平價上網的要求,因此對塔架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精細程度、對新型輕質結構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筒殼結構的設計中普遍采用光筒殼這種結構形式,后在實際應用中發(fā)現其對初始缺陷非常敏感,導致結構承載力發(fā)生較大折減,難以滿足實際承載需求。在航天運載火箭的技術發(fā)展中,為了提高筒殼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缺陷能力,設計師提出了加筋筒殼結構形式,其由蒙皮和筋條組成,筋條結構有效提高了筒殼結構的彎曲剛度,進而提高了筒殼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缺陷能力越來越復雜。彈箭體結構中的加筋薄殼一般采用鋁合金材料,通常采用化學銑切或機械銑切方式制造。隨著復合材料的興起,國外的彈箭體關鍵部段已采用了復合材料加筋薄殼結構。
加筋筒殼結構還未廣泛用于風電塔架的產業(yè)化設計制造中。航天彈箭體結構的破壞模式一般只需要考慮極限強度和屈曲強度,而風電塔架的破壞模式分為極限強度、屈曲強度和疲勞強度。對于輪轂中心高度在100m以內的陸上風機塔架,對于水深在20m、輪轂中心高度在90m以內的海上風機塔架,一般都是由屈曲強度控制的。
在塔架設計中,在塔架分段、直徑、材料和加工工藝確定后,屈曲強度一般由塔架的壁厚決定。塔架的壁厚直接影響塔底的載荷大小和塔架的重量,從而影響基礎設計的工程量。尤其對于海上風機支撐結構,基礎的造價一般是塔架的5倍以上。因此,通過優(yōu)化塔筒壁厚和重量來減小塔底載荷對整個支撐結構造價十分有必要。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電機組塔筒及其加工方法,對于由屈曲強度控制的風機塔架結構,設計一種加筋結構,用以在滿足屈曲強度的前提下減小塔架重量,從而達到減小塔底載荷,為整個支撐結構減重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風電機組塔筒,筒壁內側面上設置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形成網狀結構。
第一加筋平行于塔筒軸線,第二加筋垂直與塔筒軸線。
壁厚t、第一加筋平行于塔筒軸線,第二加筋的寬度f、高度h、相鄰兩根第一加筋的間距l(xiāng)以及相鄰兩根第二加筋的間距w滿足:
find:f,h,t,l,w
minimize:mass_tower
subject to:SRF_buckling≥1
f,h,t,l,w>0
其中,mass_tower為塔架的質量,SRF_buckling為屈曲強度的安全裕度。
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與塔筒軸線均有一夾角,筒壁內側面上還設置有與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均交叉的第三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之間的夾角為α。
第三加筋為橫向,第三加筋垂直于塔筒軸線;第三加筋與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所形成一系列平行四邊形的邊相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江蘇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清潔能源分公司;華能海上風電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江蘇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清潔能源分公司;華能海上風電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493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